圖:掌握核心技術 中國造船業揚帆遠航
大型LNG運輸船
首艘國產大型LNG運輸船「大鵬昊」號
LNG船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能保證在零下163℃低溫下,像變魔術一樣把天然氣「壓」成液態,使其體積縮小到1/600,具有超長距離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能力。1997年,滬東中華啟動大型LNG運輸船研製,經過10餘年集智攻關,攻克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中國第一艘大型LNG運輸船「大鵬昊」號於2004年12月15日開建,2008年4月3日完工交付。
液化天然氣在海上運輸過程中,要保持在零下163攝氏度以下的超低溫狀態;同時,由於液化天然氣易燃、易爆的特點,還要有效防止海上運輸過程中出現洩漏,因此,膨脹系數小、導熱系數低、塑性韌性高的「金屬之王」殷瓦鋼是理想的材料。厚度僅有0.7毫米的殷瓦鋼,全球僅有法國GTT公司能夠生產。2013年起,滬東中華聯合寶武特種冶金有限公司和中國船級社等單位協同攻關,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終於突破了核心材料的研製,2017年獲GTT公司授予認證,寶鋼特鋼成為全球第二家可供應薄膜型LNG船用殷瓦合金的合格供應商。
航空母艦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2019年12月17日下午4時許,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國產航空母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交付海軍入列儀式。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
作為一艘全新研製的航母,需要採用大量新設計、新材料,工程量巨大,建造總量超過20艘超大型油輪工程量總和。國產航母動力系統在中船重工701研究所工程師們的努力下實現完全自主設計。它是國內艦船最大的動力系統,比1000台轎車的總功率還大。為了建造國產航母,工作人員專門建設了國產航母動力陸上模擬系統,並用5年時間收集了上億組寶貴試驗數據。
山東艦突破了船體結構、動力核心設備這兩項制約中國航母事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以及發電機組、綜合電力系統、節能減排裝置等船舶動力產品設計建造關鍵技術。這意味着中國正式掌握了現代航母建造技術,標誌着中國海軍正式迎來國產航母時代。
大型郵輪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
2017年前後,打造國產首艘大郵輪的時機越來越成熟,外高橋造船作為行業龍頭,為了承擔這一任務,就必須進一步提升數字化能力。在前往歐洲學習考察郵輪行業「大本營」時,他們就發現,外方雖然願意提供郵輪的圖紙,但其數字化造船平台是絕對的「非賣品」。這也再次證明,數字化是船舶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中國必須突破的瓶頸。
「愛達.魔都號」有零件2500萬個,完工敷設4750公里電纜,數量遠勝於大飛機和高鐵。除了這些硬件外,郵輪建造還涉及巨量的管理和協調工作,比如,「愛達.魔都號」日均產生的溝通意見,就相當於之前一艘大型集裝箱船的總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少數字化工具,整個工程將面臨極大困難。正因為預見到這些問題,外高橋造船在大郵輪項目醞釀之時,就開始打造名為「SWS-TIME」的數字化造船平台,嘗試借助技術賦能,將高度複雜的郵輪項目梳理得井井有條。
在設計端,大郵輪6萬張圖紙都已實現數字化,在中外郵輪建造史上這是第一次。2500萬個零件、600多個分段,全都化為三維模型,按實際建造要求組合起來,相當於在設計時就將整艘船在電腦中「造」了一遍。這使得那些潛藏的設計瑕疵,可以被提前發現,最大限度避免之後「邊造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