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中全會•新征程 關鍵詞:機遇/香港國際化優勢 傳播中國可信可愛形象

時間:2024-08-03 05:02:27來源:大公报

  右圖:4月3日,外國遊客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了解中華文明。\中通社;左圖:7月14日,學生們在福建省屏南縣耕讀文化博物館學習非遺拓片技藝製作。\新華社

  如今的中國,是緊密聯繫世界的中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成為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此,多位專家向大公報表示,無論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還是應對國際文化競爭,都要走深化改革道路,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香港擁有獨特的國際傳播渠道,以及不同的文化品牌平台,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向世界傳播真實、立體、全面和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還可舉辦更多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

  《決定》提出,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建設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推動走出去、請進來管理便利化,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China Travel」火爆 巧用「他者」視角衝破「信息繭房」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郭媛媛認為,未來,主流媒體在組織功能上要發揮更好的作用,還要協同社會媒體,構建「大文化」傳播的健康格局。相關部門還應更多地尊重、支持和發揮人民群眾在國際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在新的文化傳播面貌之下,建立更好的機制,推動文化和新技術的聯盟,助力國際文化傳播。

  郭媛媛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國門,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時,要有更多、更貼近中華民族優秀本質的闡發,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當代化、產品化、生態化。「中國人、中國事,中國思想、中國道路……我們有足夠豐富的故事元素,也有太多可供表達、講述的情愫。」她建議,在堅守中國立場的前提下,有方法、有針對性、有力量地講好中國故事,使國際國內受眾樂於接受並主動傳播,形成有生長力的文化軟實力、社會影響力。

  另外,「China Travel」近期火爆全球社交媒體,很多人將其歸功於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並將該政策稱為中國新的頂級名片。對此,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雲表示,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利用外國遊客來華旅遊的「他者」視角把我們的文化、生活、城市建設等中國形象完全呈現給世界。同時,要從訂票、支付等各個環節進一步優化服務,繼而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使「他者」視角成為衝破西方民眾對華「信息繭房」的一把鑰匙。

  舉辦更多國際活動 促進文化交流互鑒

  針對香港如何更好參與中華優秀文化的國際傳播問題,華才薈創新孵化中心(前海)策劃總監、藝文發展基金會執行主席李國輝表示,香港擁有獨特的國際傳播渠道,以及不同的文化品牌平台。可利用香港的國際傳媒平台和資源,向世界傳播真實、立體、全面和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同時,結合中國非遺傳承、傳統文化IP創新、文旅新方式、當代舞台演出創作新形式等不同熱門主題內容,香港可舉辦更多國際性的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互鑒。

  他還提到,在內容創作方面,香港具備成熟的影視、音樂、出版等文化產業鏈,可積極參與創作符合時代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作品,利用自身國際化優勢,打造面向國際的文化交流平台,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李國輝提到,這要求香港業界既要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厚的積澱,又要對當代中國的發展脈絡有深刻的認識,更要掌握好當下包括「兩微一短」等熱門傳播手段,因此香港需要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專業人才。「長遠而言,通過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和培養內容的緊密合作,亦可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內地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增進香港同胞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