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醫藥新路向/科技助傳承創新 中醫藥邁新時代

時間:2023-10-04 04:03:28來源:大公报

  圖:7月17日,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中醫大夫指導一名基里巴斯護士學習拔罐。\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如何傳承創新發展,一直是中醫藥界一大挑戰。「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國醫大師張伯禮日前赴加拿大多倫多出席世界中醫藥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2023)期間接受專訪指出,中華文明一直不斷吸收新的內容為我所用,中醫藥要發展就要與時俱進,將科技賦予中醫藥,讓中醫藥能進入新的時代。

  「中醫藥學雖然歷史悠久,但其理念並不落後,即基礎理論和哲學思想是相對恆定的。其『理法方藥』則在不斷地變化,這也是推動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張伯禮

  問:關於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傳承的核心是什麼?要在什麼方面做好創新?

  張伯禮:中醫藥最應該傳承的是其理念。比如,天人合一,人和自然要和諧發展的整體觀念。中醫對每一個病人的辨證論治不僅重視疾病,還重視患病的人。

  同時,中醫藥有幾千年的經驗,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處方和適宜技術,這也都應傳承。

  中醫藥要發展就要與時俱進,將時代的科技賦予古老的中醫藥。比如,用當今的大數據等新的IT技術,為中醫藥賦能,讓中醫藥能進入新的時代,達到現代科技水平。這是中醫藥需要創新的主要內容。

  中華文明一直在進步發展

  問:放眼世界,為何只有中國的文化體系下才能產生中醫藥這樣建立於自然基礎上的醫療體系?

  張伯禮:中醫之所以產生在中國,確實有其背景。世界五大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歷經5000年不中斷。所以我們現在拿出2000多年前的馬王堆漢墓古醫書,我就能讀,就能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就能用。武威漢簡也是2000多年前的,拿出來我就知道這裏面的藥方是什麼。

  中華文明一直不斷延續,同時並不保守,不斷吸收新的內容,為我所用。所以它是一直在進步的,不是停滯的。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創新性、時代性,使它一直在發展。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並非主要依靠實驗科學,而主要是靠觀察。古人不斷觀察、不斷試錯,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有人出現頭疼腦熱、不舒服,通過採集野果、樹皮、草根解決了問題。或是出現腰酸肩疼後,有人可能通過烤火慢慢發現了灸法;可能通過蹭樹等物體得到改善,以後演化出了按摩。用石頭尖按壓 止疼,這可能就是針灸的起源。人們在實踐中慢慢不斷積累、豐富、昇華,發現穴位、經絡,後來有了不同的刺法,直至現在的針灸。可見中華民族的祖先非常有智慧,且善於總結經驗。

  因此,中華文明能一直發展至今,且自成體系。

  中醫藥理論源於實踐用於實踐

  西藥迄今只有兩種藥的歷史超過百年,即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中醫的六味地黃丸則已有900年歷史,金匱腎氣丸已出現2000年了還在被人們使用。為什麼?因為它們源於自然,是多種藥物組成的複方。21世紀是複方的世紀,對待複雜性的疾病,中藥講求的調理,以及複方的多靶效應的治療正是方向。

  中醫藥的理論源於實踐,用於實踐。中醫藥學雖然歷史悠久,但其理念並不落後,即基礎理論和哲學思想是相對恆定的。其「理法方藥」則在不斷地變化,這也是推動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