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眾學子參觀壽幛。\大公報實習記者陳子昂攝;右圖:壽幛真跡縮小後的仿製圖。大公報實習記者許珍攝
位於天水的胡氏古民居,是中國西北地區唯一現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走進大門,一副巨大的錦繡綢緞吸引了學子們的目光。
「它是古人為年長者祝壽時將吉詞頌語書寫在綢緞上,掛於廳堂正中。」據介紹,這樣的錦緞被稱為壽幛,是當時頗為講究的祝壽禮品。聆聽着300年前的故事,很多同學恍若穿越。錦繡圖案上一個個人物、花草、動物彷彿都活了過來,爭先恐後地訴說祝福。
隨着視線慢慢往下看,兩隻仙鶴正在展翅翱翔,它們口中銜綢,飛向大海,為海中的房屋添頂。
據悉,這被稱為「海屋添綢」。相傳,有三位老人相遇,互相詢問對方的年齡。其中一人說,每次海水變為桑田時,我就在房中放入一綢,你們來的時候,綢已經堆滿了十間屋子。後來,人們就用「海屋添綢」表示祝壽。
俗話說,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無論走到哪裏,無論走的有多遠,誰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根扎在哪裏,家就在哪裏。大家是有家的孩子,都要永遠記得回家的路。\大公報實習記者許珍、勞綺瓊、文慧盈、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