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合成生物大設施的功能島旁,工作人員正埋首研究。\大公報記者郭若溪攝
4月27日,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將在深圳舉行,其間將進行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下簡稱「合成生物大設施」)、深圳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下簡稱「腦設施」)入駐儀式。近日,記者走進光明科學城,實地探訪腦設施前期準備工作,據介紹,這是灣區首個多物種腦疾病動物模擬平台,可以精確解析腦部結構。科學設施投用後將吸引更多專家開展研究,創新中國腦疾病診斷治療技術。\大公報記者 郭若溪深圳報道
深圳光明科學城啟動區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包含合成生物大設施與腦設施兩個大科學裝置,兩者均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其中,合成生物大設施是具備大規模、自動化、高通量開展合成生物技術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腦設施是大規模、多物種、一站式的腦疾病動物模型平台和共享技術資源庫。
打造共享技術資源庫
據腦設施總工藝師、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丁澄介紹,腦設施分為腦編輯、腦解析和腦模擬三個模塊開展建設。三個模塊之間實現功能相互支撐與密切合作,發展出單獨模塊所不具備的多模式動物同一時空精確解析模擬能力。該設施建成後,將面向國內外開放,為基礎研究、醫藥健康和動物育種等領域用戶提供研究平台、技術支撐和個性化服務,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 記者注意到,位於負一層的全自動物流運輸和清洗系統已經可以使用,動物使用過的籠具通過AGV機器人從飼養間運送出來後,機械臂將其自動翻轉,傾倒出墊料,後進入隧道式洗籠機,進行沖洗、烘乾、消毒等流程。丁澄表示,該系統都由國內企業完成,全程不需要人員接觸,能更好地保障動物安全和人員安全。
港科研項目可申請入駐
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所長、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院長王立平告訴大公報,腦科學研究具有高度的科學前沿性、交叉複雜性和技術引領性,一個團隊往往難以在一個實驗室配齊所有需要的技術,腦設施希望將科研資源、平台最大程度開放共享,讓科研人員尤其是年輕科研人員不用再在建平台上消耗過多時間,更高效地進行創新。
王立平表示,未來10年將是以研發針對腦疾病的創新藥和創新療法為代表的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腦設施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努力服務國內、國際服務腦功能、腦疾病、類腦智能與腦技術開發、基礎與應用轉化研究,有望成為吸引全球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匯聚的『磁鐵』,推動我國腦疾病診斷治療技術、腦認知與類腦智能基礎理論以及腦科學研究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據記者了解,香港科研機構和企業亦可申請入駐大設施,以合成生物大設施為例,在正式啟用後,需將企業信息、研究項目介紹等資料提交給大設施的工藝部門,經內部審核後,對於合適入駐的項目,會有專人進行對接,於以立項批准使用。如香港科研機構企業是申請進入設施樓辦公,則需向相關物業部門進行申請,詳細需待設施正式投用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