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慶長假期間,講述中國外交官撤僑幕後故事的電影《萬里歸途》口碑票房雙贏,上映不到6天票房突破8億元人民幣。圖為電影劇照。/網絡圖片
今年國慶期間,一部講述中國外交官撤僑幕後故事的電影《萬里歸途》格外受觀眾歡迎與熱捧。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5日下午,《萬里歸途》上映短短不到6天時間裏,總票房已突破8億元人民幣(約8.9億港元),累計觀影人次超過1900萬,榮登國慶檔冠軍。不少外交人員觀看後也大讚電影「拍出真實」。有退休外交官認為,《萬里歸途》為身陷困境的同胞帶來了安全感和溫暖。電影如此受歡迎,間接折射出的是公眾對中國外交為民的大力肯定。/大公報記者 葛沖北京報道
電影《萬里歸途》改編自真實的海外撤僑事件,主要原型為2011年的利比亞大規模撤僑,同時也是中國首部聚焦外交官撤僑背後故事的影片。該片講述了兩位赤手空拳的中國外交官,放棄自己回家的機會,逆行進入戰區,在異域絕境中與大使館失聯,徒步穿越戰火和荒漠,面對反叛軍的槍口,與反叛軍鬥智鬥勇,帶領一百多位同胞回家的驚險而又感人的故事。
外交官看首映一度落淚
《萬里歸途》首映現場,不少外交人員也大讚電影「拍出真實」。據內地媒體報道,外交部前駐贊比亞大使楊優明一度哽咽落淚。他說,電影把鏡頭對準了外交官,「其實,在國外的外交官也好,中國同胞也好,最想念的就是家,回家是一種怎麼描述都不過分的感覺。」
參與過撤僑行動的前外交官宗宇看完電影後也是非常感動。宗宇5日向大公報表示,影片中的確有很多就是真實經歷的再現,包括一些細節,比如面對邊境官的刁難,用阿拉伯語作為武器千方百計獲得對方的理解和通融;比如收集所有人員的照片,想方設法達成人員出境證明要求;接到指示前往最危險的西部邊境,但不知如何跟懷孕的妻子表達;冒險逆行,尋找失聯的中國企業員工等等,都很真實。
宗宇是該片劇本創作原型素材的主要提供者。他透露,影片中宗大偉的小名宗宗,就是他自己在新聞司工作時候大家都知道的稱呼。
在宗宇看來,實力派導演、編劇和演員的強強聯合,把這部片子從傳統的主旋律題材作品,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維度,影片是新時代中國外交人員在海外全力保護中國同胞的一個縮影,不僅讓社會公眾近距離地接觸到中國外交人員工作的點滴和肩上的使命,更充分激發了中國民眾的愛國心和凝聚力。
退休外交官苟皓東向大公報指出,《萬里歸途》如此受觀眾歡迎,既反映出公眾對中國外交和海外同胞安危的關心與牽掛,同時也是人們對中國外交為民的大力肯定。
苟皓東曾先後在多個國家駐外20餘年,其間也遇到各種各樣需要為中國公民提供領事保護的情況,並多次親身參與撤僑工作。他說,《萬里歸途》反映的是無數次領事保護案例當中的一個大事件,集中體現了中國外交所踐行的外交為民理念。正如電影中所表現的,中國的外交官們雖然手無寸鐵,但當他們向陷入困境或危難中的同胞們伸出援手時,卻能夠給同胞們帶去無比的安全感和由衷的溫暖。
電影展現中國人性光輝
有影評家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在劇情上,《萬里歸途》將最具戲劇張力的高潮情節,設計為解救一個被中國夫妻領養的當地小女孩。即便面臨強大的叛軍,小女孩的中國媽媽始終與她站在一起。如果跨越千山萬水將中國同胞帶回家,是主角作為中國外交官被賦予的使命與職責,那麼保護一個當地小女孩免受戰爭侵害,則是千百年來深深刻入中國人骨子中的人性光輝,這種光輝正是中國在世界和平發展進程中所呈現的思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