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在「創業沙龍」上與香港青年創業者進行交流。/受訪者供圖
香港貿易發展局一直致力於為港人港企到內地發展提供支持,親歷了粵港合作是從「投資設廠——業務合作——融合發展」的全過程,見證了全球產業鏈由「鏈條」向「生態圈」的構建與發展。「香港企業在此過程中獲得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未來貿發局仍將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推行一站式服務,提供諮詢培訓,為港企牽手灣區產業鏈,接通全球商機穿針引線。\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帥誠
回顧25年的粵港經貿合作,早期香港企業在內地投資主要集中在利潤相對較低的製造業;2000年之後,香港企業開始將銷售渠道、營銷中心甚至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合作放在廣東;直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鼓勵區域協同發展的國家規劃相繼實施後,藉政策優勢先行先試,在大灣區內就可以實現全產業鏈的資源高效配置──香港有資金、渠道、科研優勢,內地城市有人才、市場和供應鏈優勢,11個城市各展所長,可以幫助全球研發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縮短創新周期,帶動周邊服務業發展,服務全國甚至是全球市場。
拓寬了解灣區渠道
更讓吳文慧激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大灣區為香港企業發展帶來更多商機,讓她和同事們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吳文慧至今仍記得去年6月「GoGBA一站式平台」啟動儀式成功舉行時的感動,「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在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一個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經貿服務平台得以建立,港商乃至外商了解大灣區的渠道更加豐富,可謂意義非凡。」
吳文慧解釋說,「一直以來,貿發局都會在不同階段,推出相應舉措,支持港人港企到內地發展。」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貿發局就在去年6月推出「GoGBA一站式平台」,並在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東莞及中山設立「港商服務站」,為港企在當地發展提供商務支援,從而形成諮詢服務及培訓、線上線下活動及平台、「灣區經貿通」數碼平台三位一體的菜單式、多元化支援服務,為香港中小企業乃至海外企業在大灣區發展「保駕護航」。吳文慧透露,「港商服務站」至今已為超2000名港商提供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為香港企業發展帶來商機,同時也為香港青年帶來了新機遇。吳文慧表示,在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方面,貿發局也將繼續提供如創業培訓、拓展市場、產品展示等多方面的支持。
指引港青灣區創業
其中,支持港青創業方面,包括2018年起每年舉辦的「創業快線」,透過舉辦一系列的培訓工作坊、導師經驗分享及市場推廣活動,幫助本地初創企業拓市場、建人脈、增曝光、覓夥伴;在不同展覽會及會議上設立「初創專區」,讓初創企業向全球買家展示創新意念與產品等,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創業指引和幫扶都更加清晰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