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逐水草而居 遊牧文化典範

時間:2022-05-25 04:24:54來源:大公报

  圖:遊牧的習慣深入阿魯科爾沁牧民的血脈。\網絡圖片

  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蒙古族特色的草原遊牧系統。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位於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體,農林相互依存、優勢互補的複合生產體系。在長期的遊牧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富有區域民族特色的遊牧文化,包含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歌舞音樂、民間工藝等。

  這裏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河流等自然景觀,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保育及物種保護功能,提供了牧草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全球典範,也是全球可持續遊牧業的典型模式。如果長期固定在一處草場上放牧,由於牲畜反覆啃食和踐踏,造成土壤裸露、風蝕沙化,地表植被明顯退化,草場將難以持續放牧。因此,只有遊牧方式才能調和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矛盾。

  防踩踏草地 換址建蒙古包

  每年6月,當地的牧民開始一年一度的大遷徙。牧民們幾家結伴同行,牛羊成群,浩浩蕩蕩。在夏營地放牧點,為了防止踩踏損毀草地,牧民們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地方搭建蒙古包。夏至過後,牧民們開始剪羊毛,還要硝制牛皮製作各種生產用品。盛夏的草原上,祭敖包、那達慕活動頻繁舉辦,此時也是年輕人談婚論嫁的大好時光。

  夏日漸去,秋風送爽,牧民忙着打草,維修越冬棚舍。中秋前後,牧民趕着畜群遷徙回到大興安嶺南坡的定居點安度冬春。年復一年,牧人們逐水草而居,世代不止。\大公報記者 喬輝、王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