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活用數據 高效檢測
【大公報訊】黃忠良,一名「90後」的清華大學工科博士,如今他是火速奔赴抗疫一線的「大白」。4月以來,他兩次主動請戰增援廣州市白雲區防疫工作,用工科系統思維優化核酸檢測流程,通過人員數據實時匯總,整理名單底冊;每天進行核酸檢測時,提前進行掃碼和配管;科學規劃採樣人員路線等,將流動人口量巨大的城中村核酸檢測所需時間從9個小時壓縮到2.5小時。
綜合新華社、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明星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握手樓(距離太近的樓房)遍布,流動人口多,核酸檢測人員每天爬樓拍門時所走的步數,動輒兩萬步起。而黃忠良注意到,城中村的手機網絡信號不好,花在掃居民的「核酸碼」費時很長,「大家到處找信號,有時還要去隔壁家借WiFi。」工作人員在每戶多等半分鐘,累積起來就是好幾個小時了。
這個問題不是第一次縈繞在他心頭。4月中旬第一次作為黃埔區支援人員來到白雲區管控區時,他就想辦法提速核酸檢測時間方法,那時主要聚焦於數據實時匯總。他在讀博的專業為安全科學與工程,主要做數理統計和建模分析,熟練運用Excel等軟件,在整理名單底冊過程中使用很多技巧。由於那次支援時間為3天,也來不及優化掃碼耗時長的問題。這次又有抗疫任務了,他便再次主動請纓上陣。
合理規劃路線 醫護不再迷路
其實,黃忠良想出來的方法不複雜,「還是工科那種系統優化思維」,另外要把麻煩先留給自己。他提出,必須連夜核查清楚全村居家隔離人員的名單底冊,然後提前搜集好每名居家人員的核酸碼。每天進行核酸檢測時,提前在村委進行掃碼和配管,確保醫護人員上門時僅需進行咽拭子採樣,這樣大大提高檢測效率,而且可以確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戶。
這一招再搭配其他技巧,驚人的成效是連他們都沒有想到。支援第三天,他除了做好一切準備功夫外,還讓各個固定帶隊上門的志願者走科學規劃過的路線,明星村11個社做核酸時間從9個小時驟降到2.5小時,整整壓縮6.5個小時,大大減輕檢測團隊的壓力。
「熬夜幾個通宵,很值!」黃忠良很開心,過去幾天的疲憊一掃而光。還記得有一天凌晨4點,他實在撐不住躺在行軍床上休息。沒想到夜裏蚊子嗡嗡叫,他把被子蒙在頭上只留一條縫呼吸,蚊子還能從這條縫直撲臉上去。回想起這一幕,真是又辛酸又好笑。隨着這幾天工作開展越來越高效,熬夜次數減少,這些事都不是事了。
他還把這個方法分享給女朋友,後者同樣是一名在白雲區城中村抗疫的選調生(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群體。)「我們4月以來就沒有再見過面了,本來想五一帶她來我家見父母,現在只能延後了。」黃忠良咧嘴一笑。
同事笑稱:善於攻難的理工男
據同事們反映,黃忠良平時就是個善於發現問題、解決難題的理工男。他1993年出生,本科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保研直博清華大學。畢業後,他作為廣州市紀委監委派駐的選調生,在黃埔區永和街道基層鍛煉已有1年半時間,努力在「不太難但繁複瑣碎」的基層工作中找到突破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