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文化寶庫/挖掘沿線歷史 打造文旅品牌

時間:2022-04-29 04:24:52來源:大公报

  「隨着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京杭大運河航運的功能可能是次要的,成為觀光旅遊線路是有可能實現的。」水利專家王紹榮告訴記者,隨着此次通水成功,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的水環境會更好的得以改善,如果再把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好好挖掘、開發,這將是一條不錯的旅遊線路。

  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延峰告訴記者,通水是通航的第一步,通水和通航肯定會拉動運河區域以及沿線的城鎮旅遊。同時,也會帶動運河沿線人文、風景的提升,增加更多的文化氛圍。近年來,山東省一直在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傾力打造「魯風運河」文化旅遊品牌。如果一旦實現全線貫通通航,這將還會緩解陸路運輸的壓力。

  但丁延峰在實際考察中也發現,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離着正式通航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還面臨着很多挑戰。「南方的運河河道寬則上百米,窄則幾十米,過幾十噸的大船都沒有問題。但北方的河道已經部分淤積,退化嚴重。」丁延峰坦言,部分河道要實現通航需要深挖和拓寬河道,這將是一項比較大的投入。

  另外一個最大的挑戰則來自補給水源,在他看來,為700公里河段持續補水需要一個龐大的供水水源。\大公報記者 丁春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