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月3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一處棉田裏,棉農使用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播種機播種棉種。/新華社
先進的農機裝備在廣袤田野裏縱橫馳騁,播下優良的種子……天氣漸暖,新疆約3700萬畝的棉田陸續啟動春播。繁忙有序、科技感十足的現代化春耕場景正在天山南北鋪展開來……北斗導航系統的大馬力拖拉機牽引着無人駕駛精量播種機按照預先設定的播種線路工作,令農戶一人就可以完成上百畝的棉花種植。/大公報記者 應江洪報道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機械化、現代化。一年一度的春耕也是各種農業裝備機械大顯身手的舞台。如今,以廣袤而著稱的新疆大地上,田裏跑的、天上飛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的「智慧」農機裝備紛紛投入春耕生產,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借助機械化、科學化的生產方式,單個農戶就可以完成上百畝的棉花種植,成為棉花現代化種植的最大受益者。中國棉花協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全國植棉意向面積為4317.6萬畝,新疆棉區意向面積同比增長2%。
覆蓋昌吉州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是兵團智慧農業的排頭兵。在該師106團五連302條田裏,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大馬力拖拉機牽引着無人駕駛精量播種機按照預先設定的播種線路工作,鋪設地膜、精量播種等環節一氣呵成,實現全程機械化。
多功能播種機100%應用
棉農郭帥說,這種多功能播種機在106團應用率達100%,可實現播種、鋪設滴灌帶、覆蓋地膜同時作業,並且能夠達到下種均勻、播行筆直、接行準確、空穴率不大於2%等播種高質量要求,「科技範兒」十足!跟播人員只需更換滴灌帶和加裝棉種即可,非常便捷。據了解,106團今年棉花播種面積達6.9萬畝,100%按機採棉模式種植。眼下各個連隊均在搶抓農時,共有80多台播種機參與春播。
位於西部新疆的兵團第七師130團13連,黨支部書記劉建偉正帶隊深入職工陳玉傑的棉田,指導查看播種情況。劉建偉介紹說,目前連隊農機戶24台播種機械全部已投入春播,支部和「訪惠聚」工作隊將全力提供服務保障,盡早完成24100畝棉花以及春小麥534畝,玉米1212畝的糧食播種面積。
今天的新疆「春播」一線,先進的智慧農機裝備「唱主角」已成為最顯著的特徵。以植保無人機為代表的自動化、智能化農機裝備在新疆農業生產中快速普及,北斗衛星導航、水肥一體化技術伴隨着先進農機裝備的普及得到廣泛運用,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綜合效益。
今年,全區計劃投入106.13萬台(套)農機裝備支持春耕生產。
「乾播濕出」 出苗率升至90%
在天山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兵團第二師30團棉花播種工作也在10個農業連隊同時展開。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南疆將有近100萬畝棉田推廣使用「乾播濕出」技術。這項在北疆地區廣泛使用的技術被稱為「膜下滴水蓄墒」,即上一年收穫的棉田不再進行春冬灌,來年耕種時直接平整土地、鋪膜播種,待地溫上升到適宜棉花出苗時,開始利用提前安裝好的地面管和滴灌帶膜下滴水,來實現「乾土播種濕苗出土」。
30團10連黨支部書記張建軍介紹說,「乾播濕出」在節省澆水等費用的同時,膜下滴灌的精準度得到提高,「能夠將出苗率從80%提高到90%,為棉花增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