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濟南的量子科技實現產業化,應用場景不斷拓寬。
【大公報訊】記者丁春麗濟南報道:十餘年來,濟南量子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在量子技術、量子產業方面雙軌道發展,圍繞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領域,打造了很多國際領先的平台。
「鈮酸鋰波導芯片」在量子通信、量子雷達以及非視域單光子成像等領域都不可或缺,雖然只有圓珠筆截面大小,但可以用於民用衛星、環境監測、大氣污染監測等民用領域。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芯片研製平台亦是世界前三、內地唯一掌握逆向質子交換鈮酸鋰波導技術的研發機構,已實現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芯片的完全自主化、國產化、量產化,芯片相關技術參數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4年初,濟南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網正式投用,成為「京滬幹線」的重要一環,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量子通信城域網;2017年,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通過技術驗收,創造了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建設的速度紀錄,也成為中國首個商用量子保密通信專網。2019年3月,該專網擴容,其覆蓋面積達到8000平方公里。2019年12月31日,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成功握手;2021年,濟南參與「中國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入圍央廣總台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濟南在量子通信領域有着先發優勢,該市將力爭到2035年實現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領域實現大規模商用,量子信息產業達到千億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