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江鑫嫻北京報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衞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表示,3月全國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103965例,波及29個省份。衞健委明確,要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亦表示,國外公開數據顯示,Omicron毒株流行期間致死人數,比Delta毒株流行期間同期致死人數還要高。「動態清零」依然是控制新冠疫情的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雷正龍表示,3月1日至31日,內地報告本土感染者1萬例以上的省份有2個。其中,吉林省疫情仍處於發展階段,累計超44000例。上海市疫情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累計報告感染者超36000例,並外溢到部分省份,近期感染者數量仍將增加。遼寧瀋陽、河北唐山、福建泉州疫情社區傳播的風險依然較高。廣東疫情整體平穩,但外防輸入壓力時刻存在。北京近5天報告的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疫情整體平穩。總體而言,中國疫情防控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然很大,同時段多地發生Omicron疫情的風險依然存在。
吳尊友表示,Omicron毒株的流行,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危害依然十分嚴重。因此,必須力爭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中國的防控實踐證明,「動態清零」依然是控制新冠疫情的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控策略。只要從嚴、從實、從快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一定能夠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
「做到『動態清零』,需要發現、管理每一個感染者,包括無症狀感染者。對於無症狀感染者來說,確實存在『發現難』的挑戰。」吳尊友表示,可以借助一些技術手段。第一,通過大數據協助流行病學調查理清傳播鏈,對密切接觸者追蹤,發現傳播鏈上的無症狀感染者;第二,將監測防線再前移一步,通過「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監測模式,盡早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切斷傳播鏈條。
抗原檢測是重要補充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這是核酸檢測的重要補充。抗原檢測陽性後,在沒有做核酸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窗口,可以把病人隔離管控起來,避免造成進一步傳播。
抗原檢測在此次香港、上海、吉林等地疫情防控中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大規模病例出現後,核酸檢測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不足。在此過程中,民眾可以做抗原檢測作為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