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守護大自然3/人造繩橋生態廊 拯救瀕危長臂猿

時間:2021-12-02 04:28:49來源:大公报

  圖:一雄一雌兩隻海南長臂猿在雨林中「盪鞦韆」。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雨林精靈」海南長臂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也被比喻為「人類最孤獨的近親」,現僅有35隻,僅存於海南省。如何能幫助海南長臂猿跨越深谷,打通雨林間的隔斷,是擴大長臂猿棲息地的重要舉措之一。而人造繩橋就是生態廊道其中一種,旨在連通雨林間的「孤島」,進一步擴大海南黑冠長臂猿的活動覓食區域,讓這群雨林精靈在霸王嶺雨林的居住空間變得愈發寬敞。/大公報記者 何玫

  每天清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就會被一聲聲悠揚的猿鳴喚醒,高亢清亮的猿鳴與熱帶雨林各種聲音匯聚成了天然交響樂。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分局長臂猿監測隊的王進強與其他隊員們一起,追逐着猿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王進強告訴記者,監測隊通常在長臂猿當日首次鳴叫前趕到觀測點,再根據監聽到的首次鳴叫聲來判斷其家族群落的活動方位,然後進行跟蹤。

  在棲息地內,長臂猿會在樹木之間穿梭,而天然或人為的林冠空隙會將種群局限在特定區域內,限制牠們覓食和繁殖的機會,增加被捕食的風險。針對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破碎、退化等情況,當地林業部門已投入350多萬元人民幣建設生態廊道,並從2015年始,與香港嘉道理保育機構一起用攀山級別的繩索架設起繩橋,幫助長臂猿能在被15米左右寬度淺溝所隔開的生境之間移動。

  長臂猿繩橋利用率漸高

  監測隊員發現繩橋建好後,長臂猿們雖然注意到牠的存在,但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始終不理不睬,直到一百多天後,安裝於樹上的紅外線儀才被通過繩橋的長臂猿觸發,中國首段長臂猿利用人工樹冠通道的影像資料被記錄下來。

  據了解,國際上通過建設人工樹冠通道來連接破碎化森林的保育項目與日俱增,但通過建設繩橋來改善長臂猿棲息地,這在中國尚屬首次。通過四百多天的紅外線監測,人們發現海南長臂猿對繩橋的利用頻率越來越高,這意味着繩橋的搭建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長臂猿的生境碎片化問題。

  改造修復棲息地逾5000畝

  在長臂猿的棲息地修復方面,海南省林業部門和民間組織都付出了努力。專家表示,低海拔雨林更適合海南長臂猿生活,食物的選擇也更多樣。自2005年起,海南省林業部門改造修復海南長臂猿棲息地5000多畝,種植超過30萬株長臂猿喜食的鄉土樹種;2004年至2012年,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在南叉河種植2300畝,53種8萬多株長臂猿喜食的南酸棗、秋楓、榕樹等樹種,並每年撫育,如今已有成效。

  今年9月初,第七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在法國馬賽舉行,海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中國海口─法國馬賽聯合新聞發布會,宣布海南長臂猿喜添兩隻嬰猿,其種群數量恢復至35隻。同時,馬賽現場發布了《海南長臂猿保護案例》的重大成果。多位與會專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中國貢獻」點讚,並認為一些「中國案例」堪稱典範,對世界其他國家具有借鑒意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主席羅德里格斯表示,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穩步恢復的消息令人振奮,這凸顯了近年來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成效。「這個發生在中國海南的生動例證給全球瀕危靈長類保護帶來信心和希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