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育種加速器 突破「卡脖子」難題

時間:2021-11-25 04:28:31來源:大公报

  鹽分千分之三、千分之五、千分之六……在黃三角農高區耐鹽鹼植物育種平台,苜蓿、甜高粱等作物的幼苗分別在不同鹽分的環境中進行培育。實驗室分子設計育種─人工模擬環境育種加速─田間耐鹽鹼梯度測試鑒定,這個由中科院主持設計的三級育種體系平台今年9月份剛剛試運行。

  作為鹽鹼地首個人工模擬環境育種加速器,它的育種速度比普通的快了五到八代。黃三角農高區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圓圖)說:「大豆在常規條件下育種需要8-9年,若利用農高區育種加速器能縮短到4-5年。」鹽鹼地大豆生物育種的創新,將有效緩解中國大豆「卡脖子」問題。

  黃三角農高區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博士喬仁桂介紹說,實驗室獲得的種子材料,通過多維度的人工模擬環境加速其性狀驗證和穩定進程,再將獲得的優良品種材料進行下一步的驗證和擴繁。以苜蓿為例,通過在育種加速器的快速育種選育,篩選出更適合在鹽鹼地種植的苜蓿品種,新品種在農高區鹽鹼地一年可收四五茬。

  羅守玉告訴記者,黃三角農高區與中科院共建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突破耐鹽鹼特色動植物分子生物育種等8個「卡脖子」技術。同時,各個育種團隊近年來在農高區蒐集保存了耐鹽種質資源1.8萬份,篩選評價了育種材料6000餘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