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分類賺生活用品

時間:2021-11-23 04:29:28來源:大公报

  圖:港人廖嘉宜在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大公報記者郭若溪攝

  在深圳實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後,物業小區建立了「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分類模式,城中村、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學幼兒園則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讓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在深圳生活的港人廖嘉宜深有感觸。目前,她已經養成習慣,每天都會定時將生活垃圾投放到小區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紅外線感應後,箱蓋就能自動打開。同時,垃圾稱重還可積分換禮品。這讓原本無用的垃圾「變」成了實用的生活用品,提高了市民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大公報記者 郭若溪

  作為內地最早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之一,深圳自2000年已啟動了垃圾分類試點,並於2013年成立了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專職機構。但作為一個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深圳生活垃圾產生量約3.4萬噸/日,其中來自居民家庭的約佔70%,垃圾處理設施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垃圾圍城」之困亟待解決。

  2020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行,深圳垃圾分類由「倡議分類」進入「強制分類」時代,物業小區須建成「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分類模式,城中村、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學幼兒園則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深圳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初見實效,市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8%以上,很多人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市共有4017個住宅小區和1715個城中村進入了「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

  為港人設粵語講解員

  在廖嘉宜居住的鹽田區上東灣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內,紅、藍、黑三種顏色的分類垃圾桶整齊地擺放成一排,後側的宣傳欄醒目地標明生活垃圾的投放類別,以及《深圳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中個人及物業的法律責任和處罰措施。這個小區因緊鄰沙頭角口岸,近半業主是香港人,物業宣傳垃圾分類時,專門安排了督導員用粵語提醒居民,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廖嘉宜稱,自己感受最深的是政府對垃圾分類這項工作的重視,從集中分類投放點的設置到督導員的配備,以及通過遊戲、積分獎勵等各種各樣創新方法引導大家踐行垃圾分類。「通過垃圾分類獲積分,不用花錢就可換得肥皂、毛巾、水壺等日常生活用品。」廖嘉宜向記者講起了自己的攢分心得,只要每天都分類定量的廚餘垃圾,保持連續積分,還會額外獲贈一大筆積分。她堅持每天分類垃圾,不到兩個月已經獲得了近200分,兌換了一個暖水壺。

  發環保激勵資金4835萬元

  據了解,為推動社會廣泛參與垃圾分類,深圳同步制定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辦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星級住宅區評價標準(試行)》等制度,提出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且成效顯著的單位、小區以及對積極踐行生活垃圾分類且成效顯著的家庭、個人予以表彰,垃圾分類義務人也可以選擇「活動代罰」,以推動高質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數據顯示,深圳去年累計發放激勵資金約4835萬元。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雷表示,下一步深圳將大力開展市民分類參與率、居民分類準確率、分類設施覆蓋率、分類全程智慧監管、垃圾分類社區、垃圾分類星級小區、蒲公英名師、垃圾分類志願者共8個垃圾分類「百分百行動」,組織開展「不分類不收運」行動,倒逼前端做好分類投放,並通過大數據分析和AI智能識別,實現從投放點、收運車輛到處理設施的全過程監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