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由技入道 衣食住行裏的工匠精神

時間:2021-04-21 04:23:58來源:大公報

  圖:嶺南建築、點心、廣繡體現工匠精神。

  粵菜名揚海內外,位於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粵港澳大灣區,正是廣府粵菜的重要發祥地。除了對食物的理解和尊重,對傳統烹飪技藝的傳承和保存,是廣東美食能夠永續發展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包羅萬有的龍船飯,還是就地取材的清水打邊爐;無論是從燜製到擺盤都十分講究的白切雞,還是家中慢火煲煮的老火靚湯,無不體現出廣東人對美食的執著,在烹飪方面所追求的「簡約而不簡單」。若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往往會發現,廣東美食背後的底蘊正是精益求精、務本守拙的工匠精神。這種工匠精神,也無不體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衣食住行」中。\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食,是廣東人的宏大敘事。粵菜之所以能獨樹一幟,關鍵在於食不厭精。粵菜對於食材的要求極高,取材天然,注重新活;同時膾不厭細,烹飪以「清、鮮、爽、嫩、滑、真」為特色,將「香、鬆、脆、肥、濃」的「五滋」以及「酸、甜、苦、鹹、辣、鮮」的「六味」做到「骨子」裏。對廣東人而言,僅僅是雞這一種食材,都可以琢磨出200多種不同的做法。在網上查詢「如何製作白切雞」,99%的菜譜步驟如下:把雞煮熟,過冷河,調蘸料,上盤。然而,卻偏偏就是這一碟白切雞,卻是每家粵菜館的必修課。

  五滋六味俱全

  要做出廣東硬菜白切雞,從選雞開始就要下工夫。白切雞要選用走地三黃雞,而白切雞在烹飪時的精髓在於「三浸水」,慢火煮浸,浸時用鐵鈎將雞每5分鐘提出一次;浸湯後,把雞放在冷冰水中過冷河,讓雞在冷縮過程中使雞皮爽滑。這碟看似「平平無奇」的白切雞上枱後,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睞。

  色澤紅潤,形態完整,皮酥肉嫩的烤乳豬,也是廣東名菜之一。廣東烤製乳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兩千年來,在傳承中不斷改進,逐漸形成廣式燒味中的經典。一隻50公斤整豬的烘烤,從精細的刀功,到入味的醃製,到三次靜心燒製,到最後成為芝麻皮、金黃色的燒豬,令人垂涎欲滴。

  食是主觀的體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對待一頓家常飯菜的態度,可看出一個地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廣東人在食方面對烹飪的精雕細琢、對食材的挑剔講究,也注定其在「衣」上會誕生出「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的粵繡,在住方面能衍生出融會灰塑、陶塑、磚雕、木雕、洞門景窗、空花博古、貼地鋪地、彩色玻璃、鑲拼壁畫、匿名對聯等景觀於一體的嶺南建築。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廣府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擁有兩千多年歷史,浩如煙海,源遠流長。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嶺南文化的繁華地,隨着時代歲月一起或緩或急地流淌,這裏的人們有意無意地傳承着有自己節奏的生活方式。餐桌上的一飯一蔬,舌尖上的一飲一啄,無不體現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