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8日,博鰲亞洲論壇二○二一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中新社
博鰲亞洲論壇18日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1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正進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數字革命」,國際分工不斷從物理世界延伸到數字世界,數字貿易變得更加重要。相關機構研究顯示,2019年亞太區已超過歐洲和北美,成為非現金交易額的領先者,高達2346億美元(約1.8萬億港元);並預計2023年將達到4932億美元(約3.8萬億港元)。其中,受智能手機、數字錢包及二維碼支付使用的增加,中國、印度及東南亞經濟體將成為數字支付領域的主要推動者。\大公報記者 何玫、黃寶儀、胡若璋博鰲報道
根據《報告》顯示,2019年亞太區已超過歐洲和北美,成為非現金交易額的領先者,高達2346億美元;並預計2023年將達到4932億美元。其中,受智能手機、數字錢包及二維碼支付使用的增加,中國、印度及東南亞經濟體將成為數字支付領域的主要推動者。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日前發布的《2020年移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分別有92.7%、91.0%和74.9%的用戶使用了微信支付、支付寶和銀聯雲閃付。
中國用戶數量高 市場潛力大
《報告》還顯示,亞洲數字貿易發展較快,在全球單邊主義思潮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仍具有相對旺盛的生命力。新冠疫情發生也加速了亞洲貿易數字化進程,各經濟體與各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為亞洲數字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機會。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數據,亞洲地區2019年計算機服務出口額為1721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31.52%,增長率為12.21%;通訊服務出口方面,2019年亞洲出口額為258億美元,約佔世界總量的28.85%,增長率為11.03%。以上數據表明,亞洲數字貿易發展迅速,亞洲區域已經逐漸從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數字工廠,轉變為依靠創新產業的數字中心。
淡馬錫、谷歌及貝恩諮詢發布的《2020電子經濟之海、東南亞全速發展》顯示,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六個東南亞經濟體中,互聯網用戶已經從2015年2.6億擴大到2020年的5億,亞洲稠密的人口為數字貿易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支撐。
中國、印度、印尼等絕對用戶數量很高,隨着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升,將會釋放出更大的數字貿易市場潛力,進而助推亞洲數字貿易發展。
消除「數字鴻溝」 亞洲未來挑戰
此外,《報告》指出,亞洲區域存在的「數字鴻溝」現象仍然嚴重。一方面是亞洲地理龐大,內部經濟體在眾多方面存在差異。另一方面,一些經濟體仍存在接觸電腦、智能手機及互聯網等基本數字設備的物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