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愛心+耐心 讓銀髮族跟上智能時代

時間:2020-11-29 04:24:33來源:大公報

  圖:11月26日,揚州市文匯街道春江社區的志願者在教老年人使用智慧手機\新華社

  最近在深圳灣口岸,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香港長者。他們小心翼翼地在關口拿出智能手機,卻不懂如何轉換「港康碼,只能步履蹣跚地到人工通道向工作人員求助。這個智能時代,新興科技日新月異,卻越來越容不下慢節奏的老人。尤其近半個月來,「回港易」計劃實施等本意便民的線上措施,卻讓大批香港長者對着屏幕發愁。為此,很多部門都招募志願者教導老人使用手機辦證掃碼。不少人為此呼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大家用愛心加耐心,讓銀髮族融入這個智能時代。\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回港易」實施首天,港人黎小姐和友人早早來到深圳灣口岸,準備返回闊別10個月的香港。天空澄明,風冷氣涼,大街上人人戴着口罩,行色匆匆。在過關時,黎小姐遇上了難忘的一幕:人工通道前人頭湧湧,幾乎都是頭髮斑白的長者。約有二、三百名長者有序排成長長的隊伍,隊伍中有人露出迷茫的神情。

  「我自己用『港康碼』過關,前後不到10分鐘,但那些老人家起碼需要等候2、3小時。他們不懂如何轉換『港康碼』,只能提前到人工通道現場操作。」黎小姐感到一陣心酸,「我想起了我父親已經80多歲了,也不會用智能手機,不知道我不在身邊時,會不會也這樣無助。」

  憂80老父 攜子返穗照顧

  在如今的智能時代,老人似乎成了被遺忘的群體:進醫院大門掃碼不會,就診卡自助充值不會,連在醫院食堂買好的飯也因手機支付不會又放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讓「慢半拍」的老年人跟上智能時代發展的腳步。

  「老一輩辛勞了一輩子,老了卻追不上時代。」疫情以來,港人趙小姐特意從香港趕回內地,照顧在廣州養老定居的老父親。「爸爸今年80多歲了,平時很少出門,最多在屋外散散步,很少自己一個人周圍去。我始終放心不下,畢竟現在買菜要手機支付、去醫院看病也要出示健康碼,一個老人家怎麼懂這麼多。」

  「在內地,98%的消費場景都是用手機支付的。我有次看到一個老伯不懂如何線上付錢,在眾人的催促下,他滿臉通紅,越急越慌。我忍不住上去幫他結賬。但我個人的力量太微弱了,我能幫一個老人,但還有很多老人我照顧不了。」疫情前,趙小姐兩個孩子在香港讀小學,今年由於為了照顧老父親,在內地停留時間太長,她索性把兩個小孩接到廣州,在私立學校上學。瘦弱的她,在廣州東奔西走,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家庭:帶老人按時就診、接送孩子上學、做飯處理家務。「無論現在我們看着多聰明,但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善待老人也是善待以後的自己。」

  今年62歲的港人鄺先生,上周獨自背着行囊從廣州回香港。為了過關,他提前讓友人把「回港易」預約頁面截圖存到自己手機。他自言年輕時是個灑脫自由的人,最喜歡周圍探索。在智能手機時代也只能「認老」:「我那時去哪裏都很安心。不過現在年紀大了,跟不上數字時代,連申請『回港易』名額也得靠在香港的老友幫忙。」

  工聯會籲多考慮老人處境

  「回港易申請、港大醫院就診申請等政策都涉及電子操作,來諮詢的長者數量急增。這兩周諮詢量增加了2、3倍,每天光是上門諮詢的長者,都有二、三十人。」香港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建波告訴大公報。他期望國家幫助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措施,也能惠及到在內地的港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兩地政府也可以想想辦法,在兩地相關政策出台前,也可照顧這一批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家。據我們了解,這個群體人數並不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