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①2017年7月30日,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習近平檢閱野戰部隊 新華社
②今年4月15日,習近平在重慶考察調研,與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的學生們親切交流 新華社
③今年6月14日,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出席上合峰會時,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一同步出會場 新華社
④2017年7月1日,習近平考察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設工地和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建設情況 新華社
大國的揚帆遠航,離不開掌舵者;民族的復興征程,呼喚領路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政第70個年頭。經過70年勵精圖治,中國經濟發展高歌猛進,綜合國力節節攀高,從一個積貧積弱國家一躍而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尤其需要高瞻遠矚、從容駕馭的領航者。
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習近平以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領袖風範,心繫國家、情繫人民的人格魅力,親肩重負、直面挑戰的政治勇氣,引領近14億國民,劈波斬浪、奮勇前行。上任以來,他以大氣魄治黨治國治軍,以大手筆運籌國內國際大局,推動中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各項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萬事民為本 初心永不忘
今年3月,習近平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的提問時,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表達贏得廣泛讚譽。就任中國最高領導人近七年來,他始終心繫百姓冷暖安危,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溫暖民心。
「紅色血脈」賦予習近平與生俱來的民本情懷。50年前,不到16歲的習近平主動申請到陝北農村插隊,來到了梁家河大隊,在那裏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到「勿忘人民」始終是立黨之本。他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就寫道: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的第一次見面會上,剛履新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五年後,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再次發出「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鏗鏘誓言。
困難群眾是習近平最牽掛的人。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到基層考察調研近百次,縱橫跨越中國版圖。一次次考察調研中,總書記聽民聲、察民情、問民意,考察不封路、訪貧不擾民。在河北調研時吃大盆菜,赴阜平考察住16平方米的房間,在蘆山地震災區住臨時板房,自己掏錢為梁家河的鄉親們購買年貨,在老支書家裏吃一頓農家飯又執意交上餐費……點滴細節,彰顯人民領袖的務實作風和民本情懷。
習近平指明方向,繪就藍圖,脫貧攻堅捷報頻傳。近7年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8000多萬,相當於減少了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規模,832個貧困縣有一半摘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這是習近平的承諾,也是他「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行動。
關心香港發展 擘劃灣區藍圖
身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日理萬機的習近平一直心繫香港發展。近7年來,在習近平親自關心和推動下,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在謀劃和推進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時充分發揮香港的作用,並接連出台了一系列惠港政策,為香港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和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
過去一些年,香港社會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對此習近平看在眼、記在心,他在會見香港客人等諸多場合表達對香港經濟、民生的關心,並對香港發展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見,強調香港與內地攜手共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他更以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擘劃藍圖、並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重大謀劃,從而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就來到廣東。他指出,希望廣東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2017年7月1日,在他親自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幾個月後,大灣區建設被寫入十九大報告。2018年10月,總書記再次踏上廣東這片熱土。他強調,要把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正式公布。大灣區建設迎來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在中國追夢的宏大敘事裏,大灣區將成為重要而閃亮的一章,寫就港澳同胞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偉大榮光的壯美詩篇。
居安常思危 聚力強軍夢
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亂。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主導下,中國強軍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時代,為治國理政提供堅強保障。
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登上停泊在深圳蛇口港的「海口號」導彈驅逐艦,開始就任黨的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之後的第一次南海之行。他指出,中國夢就是強國夢,對於軍隊來講,也是強軍夢。次年全國兩會上,他鄭重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面對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習近平開出「藥方」──通過改革實施強軍戰略。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整體部署。經習近平提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了全會《決定》,這在中共歷史上是第一次。此後,他又親自出任擔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一場影響深遠、涉及面廣泛的軍改,在其領導謀劃下穩步推進。
早在十八大閉幕當天,習近平就在中央軍委常務會議上向軍隊中的腐敗現象「宣戰」:「黨內不能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軍隊是拿槍桿子的,更不能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正風反腐的烈焰在軍隊熊熊燃起,數十名「軍老虎」應聲落馬,軍隊政治生態煥然一新。
今年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在即將到來的10月,全面改革中的人民軍隊將以嶄新的姿態從天安門前走過,接受習主席和人民檢閱,向世人展示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堅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保駕護航的堅定信念和現實能力。
踏遍五大洲 外交拓新局
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面臨的嚴峻外部環境,習近平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和獨特智慧,引領中國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為治國理政拓開宏闊格局。
十八大以來,中國組織了多場主場外交活動,從APEC峰會到G20峰會,從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到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從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應者雲集。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習近平分別會晤了所有來華的53位外方領導人。而今年4月25日,他密集會晤了14位領導人。習近平忙碌的背後,是中國「朋友圈」的熱絡。
除了引進來,他也走出去。近7年來,習近平數十次踏出國門,足跡遍及五大洲。今年6月,習近平幾乎「一周一訪」,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陣魅力旋風。在文明古城羅馬,近10年來意大利首次在歡迎外國元首儀式中安排馬隊迎接;在特意用中國特色古董飾品裝飾的摩納哥王宮,阿爾貝親王二世對習近平說,「您是摩納哥的尊貴朋友,也是我們全家的尊貴朋友。」
在廣闊的國際多邊舞台上,習近平始終致力堅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十八大以來,他在國內國際重要場合多次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了藍圖;他親自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為這幅宏大的「工筆畫」增墨添彩。
「得罪千百人 不負十三億」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度警覺黨內思想滑坡、信仰缺失、腐敗頻發等現象,深刻分析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問題,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巨大政治擔當,「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勇氣,帶領全黨開啟了一場浴火重生的革命性鍛造。
「打鐵還需自身硬。」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主導下,中央鐵腕反腐,上不封頂,打虎規模空前,陸續查處了周永康、孫政才、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等國家領導人級的高官。周永康更是30多年來首位被查的曾擔任過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官員,打破了所謂「刑不上常委」、「退休即安全」的慣例。「誅一惡則眾惡懼」,民心為之大振。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習近平不僅向全黨發出號召,更率先垂範、帶頭執行。十八大後,習近平首次離京考察,人們看到,在深圳蓮花山,沿途不封路、不清場、不鋪設紅毯,他與群眾相伴而行;在武漢新港,大雨滂沱,積水沒過腳面,他捲起褲腿,自己撐傘,向工作人員了解物流情況……總書記輕車簡從、身體力行的風格和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態度,贏得全黨全社會點讚。
以習近平引領新一屆中央,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拳「打虎」、「拍蠅」、「獵狐」,以正黨風塑政風淳民風,以嚴懲腐敗淨化政治生態,以巡視利劍形成有效震懾,以制度建設謀劃長遠,反腐成果前所未有。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黨內政治生態展現新氣象,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