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12年5月,孫中山在盧家花園接見中葡知名人士,並與鏡湖醫院經理盧廉若等合影\資料圖片
在標誌性建築大三巴牌坊不遠處,就是孫中山當年在澳門初嶄頭角的地方——鏡湖醫院。走進醫院大門,一座孫中山銅像醒目地矗立在前,彰顯著這座略帶歲月痕跡的百年醫院,最為濃墨重彩的一頁。
1892年,以優異成績自香港西醫書院畢業的孫中山,被澳門鏡湖醫院聘為西醫科主任,成為這所中醫院第一位受聘的西醫。由於他看病診費一律隨意而付,加上擅長外科手術和治療肺病,行醫不滿三月就聲名鵲起。其精湛的醫術得到了當地百姓的認可,為革命活動初期奠定了社會基礎。
其間,為解決鏡湖醫院沒有西藥的問題,他開創性地想出「自願贈醫」「藥局贈藥」的辦法,向鏡湖醫院借款白銀1400兩,開辦中西藥局。憑藉着質優價廉的藥品,孫中山在澳門再次聲名大噪。儘管後來因為葡萄牙醫生的妒忌和排斥,孫中山被迫結束了澳門的行醫生涯,出走廣州。但他一手創辦的中西藥局仍維持營業多年,並成為革命黨人在澳門活動的重要據點。
孫中山在澳門行醫時間雖然不長,但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維新改良派開明人士,獲得了眾多華商名紳、土生葡人精英和家族的支持。這段經歷,對他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推動了他由「醫人」向「醫國」的重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