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帶一路」走出去之農業「中國一號」綻放 蘇丹棉花重光

時間:2019-04-23 03:18:32來源:大公報

  圖:中方員工與當地農民在田間合影 受訪者供圖

  棉花作為傳統出口農產品,被譽為永不枯竭的「白色經濟」。蘇丹是非洲農牧業大國,其長絨棉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因棉鈴蟲爆發導致產量降低,當地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中國一號」也借力在蘇丹重點推廣。憑藉「中國一號」高產出、低病蟲的特點,加上技術和資金的有力支持,其可觀的經濟效益帶動棉花重新綻放在蘇丹大地。截至目前,「中國一號」累計在蘇丹種植約1500萬畝,佔其棉花種植面積的90%以上。\大公報記者 丁春麗

  在非洲東北部的蘇丹傑濟拉灌區布拉卡特地區,又一個棉花種植季即將到來。農民Yousef ismaeel elameen去年種植的棉花獲得大豐收,他種植的8費丹(1費丹=6.3畝)棉花,畝產200公斤,總收入約6100美元,相當於蘇丹鎊29萬鎊。扣除9萬蘇丹鎊的成本,純收入約4100美元。他說,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同樣的8費丹棉花之前的純收入不會超過500美元。他把這一切都歸功於「中國一號」。

  山東專家赴蘇試種三年

  「中國一號」其實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中心育成的「魯棉研28」。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援蘇丹農業示範中心原主任尹慶良告訴記者,「中國一號」(Seeni1)是蘇丹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專家們給起的名字。憑藉高產出、低病蟲害等特點,「中國一號」成為蘇丹棉花生產主推品種。

  經過山東專家在蘇丹國內三年的區域試驗示範,「魯棉研28」在2012年3月正式通過蘇丹國家審定。同年12月,「中國一號」畝產實收達到了399公斤,創了蘇丹棉花單產紀錄,是蘇丹當地棉花品種產量的7.4倍。

  「一帶一路」打開大市場

  2013年是「中國一號」在蘇丹重點推廣的第一年,這一年也適逢中國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中國一號』給蘇丹提供了一個好品種,『一帶一路』則為蘇丹的棉花打開了一個大市場。」中國援蘇丹農業示範中心主任屈磊告訴記者,「一帶一路」相關政策極大推動了「中國一號」在蘇丹的推廣。「中國一號」在蘇丹的種植面積從十幾萬畝迅速擴大:2016年250萬畝;2017年400多萬畝,生產總值3億多美元;2018年500萬畝。據蘇丹農科院消息,今年蘇丹農業部計劃種植棉花630萬畝。

  「自2014年以來,示範中心平均每年向蘇丹農業部提供棉花原種100噸左右。」屈磊說,今年的棉花原種更是供不應求。

  冀合作再延十年

  「感謝山東給蘇丹人民送來了『中國一號』,讓我們國家有了新的棉花當家品種!」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農業科技高層論壇上,蘇丹農林部次長巴德爾丁多次鞠躬致謝。為了留住中國專家,巴德爾丁還專程赴北京,通過蘇丹駐華使館向中方提出申請,希望將該項目再延長10年合作。

  「明年還合作嗎?我們很希望和示範中心繼續合作下去。你們的技術和資金都能及時到位,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屈磊說,蘇丹傑濟拉灌區合作的農戶每次都拉着他的手問這個問題,這讓他心裏特別感動和溫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