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御窰古法「金磚」失傳百年重生

時間:2019-01-18 03:19:10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訪問團參訪御窰金磚博物館

  明朝嘉靖年間,工部郎中張問之奉旨赴蘇州府三年督造五萬塊金磚,然聖旨下,蘇州府陸墓鎮窰戶因工價過低,風險過大,一夜間奔走逃亡。為按時按量交差,張問之以採煉燒造之艱,作《造磚圖說》以達上聽……蘇州御窰金磚製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御窰金磚廠廠長金瑾(圓圖)感嘆,若非彼時官員為民請命,留下金磚製造詳細記載,如今讓古法金磚重生怕是舉步維艱……/大公報記者 夏微蘇州報道

  所謂「金磚」,即大型細料方磚雅稱,舊時專供皇家建築地面鋪墁。《金磚墁地》中記載─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建造紫禁城,陸墓磚窰因其燒製方磚質量優良,被朝廷看中,窰場被賜名為「御窰」,御窰金磚就此得名。然而隨清王朝覆滅,昔日御窰為謀生計,生產民用磚瓦,口口相傳的金磚技藝也隨老藝人辭世瀕臨失傳。

  古法金磚重生還要從2006年御窰金磚被列入國家首批非遺項目說起……

  為擔當主動跳回「苦海」

  「當時父親來問我是否願意繼承金磚製作時,我第一反應就說不願意」,金瑾回憶道,金磚製作是重體力活兒,又苦又髒又累,可家中只有兩個女兒,金瑾又是大女兒,小時也曾打下手,非常熟悉金磚製作流程和其中的艱辛。

  「小時候做這個應該說已經有陰影了,那時放學包括假期就是和泥土打交道,自己從沒留過長頭髮,因為父母沒時間打理。」說話間,金瑾摸了摸自己剛能紮起來的頭髮笑道,「你看我現在這個小揪揪還是去年開始留的,帶着一種嚮往……」

  為脫離金磚製作,金瑾考了師範學院,「畢竟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女孩子做老師也比較適合,而且做老師以後就從農村戶口變城鎮戶口了,好不容易『脫離苦海』,現在要我回過頭去做金磚,我當然不願意,毫不猶豫拒絕了。」可此後一年中,金瑾看着父親尋找繼承人未果,也感到國家對非遺項目的重視,心裏發生些許變化,「一年後父親又找到我時,我就答應了,出於一種擔當,我覺得我應該挑起擔子來。」於是她辭掉教師工作,回到御窰金磚廠。

  翻遍典籍終尋得方法

  做了傳承人後,金瑾認真地思索起非遺保護的事情,「清朝覆滅後,祖輩們就做些民用磚維持生計,工藝是有差別的,我想把真正的,用在皇宮的金磚復原出來,所以2008年進廠後就在着手這個事情。」

  金瑾先是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從學者專家到製磚匠人,再到燒窰師傅,團隊小而精。為了讓古法金磚復原有史可依,他們翻遍史料典籍才找到一點線索。

  「最終從《四庫全書》中找到明朝嘉靖年間工部郎中張問之寫過一部書叫《造磚圖說》,這裏詳細記載了嘉靖年間製作金磚的技藝,但《四庫全書》只有目錄,於是小組的專家學者憑藉經驗,又查到張問之是慶雲縣人,就在慶雲縣志裏找到了這本書。」金瑾說,「但整部書只保留了奏摺部分,後半部分張問之當時請人繪製的圖沒有了。但奏摺已經足夠,因為其中清清楚楚寫了製造金磚的二十九道工序。」至於為何明朝大臣的奏章會提及造磚技藝,便是文章開頭那個故事了。

  燒製困難  工匠生退意

  但復原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每次燒製時,一個環節出錯就前功盡棄。特別是燒窰環節,傳統燒製入窰後只用一種燃料,而御窰金磚燒製用到四種燃料,如何掌握好每種燃料的火候,必須在不斷嘗試中得出。巨大的前期工程和耗資,讓燒窰師傅們萌生退意,一方面怕毀了自己的口碑,一方面心疼一旦燒壞而整窰廢掉的磚……為了讓復原工作繼續,金瑾將全部潛在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給師傅們定心丸安心嘗試。

  2014年,故宮分院掛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聽說御窰金磚廠在復原金磚很感興趣,就帶人實地考察。「他看到後非常激動,當場脫下鞋襪跟我們一起練泥,我當時把一塊磚的斷面給他看,問他是老磚還是新磚,他說老的,其實是新的。他當時說這磚你以後別賣給別人就賣給故宮,我很高興。」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復原工作小組將一塊乾隆2年的老磚和新燒製的磚送檢,7項數據中,對比老轉,有些超越,有些極接近,綜合結論是已成功復原御窰金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