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老茶客:聽曲兒比品茶更有味道

時間:2018-12-17 03:18:43來源:大公報

  圖:變臉表演吸引茶客 /大公報記者周琳攝

  作家老舍筆下的《茶館》感染無數大眾,也使這個坐落在前門西大街,融茶道、曲藝於一體的茶館名揚中外。外有紫木透雕門環,內設整齊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書畫楹聯,彷彿進入一座老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舍茶館每日高朋滿座。既有京城老戲迷,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慕名而來的外國客人。「每周我都得來一趟,我們不叫品茶,叫泡茶館兒」。65歲的「老北京」老曲告訴記者,要說老舍茶館什麼味兒,那是北京文化的味道。喝茶的不在乎茶的品質,講求的是享受環境,聽曲兒聽書,朋友相聚。

  茶館的這種味道,正如老舍先生所講「大茶館,小社會」。尹智君介紹,老舍茶館的創意來自書茶館,即設書場的茶館。清末民初,北京出現了以短評書為主的茶館。這種茶館,上午賣清茶,下午和晚上請藝人臨場說評書,行話為「白天」、「燈晚兒」。茶客邊聽書邊飲茶,優哉游哉。

  老舍茶館開張至今,這種「重茶更重曲藝」的方式讓傳統藝術再次得以發揚。馬三立、謝添、於是之、駱玉笙、李維康等著名藝術家都曾在此登台演出,還有關學增的北京琴書、孫書筠的京韻大鼓、馬增惠的單弦、馬玉萍的河南墜子等。老藝術家們的表演,使觀眾欣賞之餘感受到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幾近失傳的含燈大鼓和雙簧等民間藝術也在這得到新生和發揚。

  在這喝茶也十分講究:綠茶用玻璃杯、花茶用蓋碗、鐵觀音用功夫茶具,絲毫含糊不得。茶館擺設八仙桌椅、蓋碗等,真正體現茶俗和民俗的結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