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改革皆從政治領域發端

時間:2018-12-08 03:18:37來源:大公報

  圖: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觀眾在「大美中國」影像長廊駐足觀賞\新華社

  7日,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作客中國記協新聞茶座,就「改革開放40年中國政治改革與發展」與中外記者交流。房寧首先駁斥了「中國政治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的論調,他指出,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改革實際上都是從政治領域開始的,而且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也是相輔相成的。房寧還說,企業家、城市白領、農民工等三大新興社會群體的政治參與,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政治改革的重點與方向。\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北京報道

  談及改革開放,國際上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國的政治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對此房寧表示,從歷史的事實和邏輯上看,中國的改革實際上都不是從經濟領域開始的,而都是從政治領域開始的。「首先,經濟體制改革要改變原來那些不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這本身就意味着一種政治上的變化。」房寧說,人們常說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是從農村開始,實際上農村改革是從廢除人民公社制度開始的,這也是一項重要的行政體制改革。

  房寧:制度要適合實際國情

  房寧還說,通過走訪調研,眾多經歷過改革開放的老同志不約而同地談到過,中國改革首先是從「廢除領導幹部事實上存在的終身制」開始的,也就是實行「幹部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過去40年,中國的改革在上述幾個方面都做了很多,在一定程度上都屬於政治體制改革。」房寧說,政治體制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障礙,為經濟體制改革創造了條件,所以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是相輔相成的。

  房寧進一步說,一個制度好不好,其實沒有一個共同標準。一個制度最重要的是適合本國當前的發展階段,要適合實際國情,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期待。

  應保持現有政治體制穩定

  房寧指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資源稟賦相對稀缺。在整個世界已經形成一種經濟秩序的情況下,中國還面臨着很多國際上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保持現有政治體制和社會的穩定。這也是討論中國未來政治改革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吸納新興社會群體的政治參與。」談及下一階段中國政治改革的重點與方向,房寧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現了三大新興社會群體:企業家、農民工、城市白領。將來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在政治上就取決於對這三大群體政治參與的有序納入。其次,中國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中心,需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體制,以此對社會利益進行協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