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日,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六屆中非企業家大會在北京開幕。圖為大會會場\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張帥北京報道:技術基礎薄弱,是制約非洲國家發展的主要瓶頸。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的《中資企業非洲履行社會責任報告》指出,中資企業一直積極開展對非技術轉移,履行附加技術轉移條件的合作協議,通過多種途徑推進對非技術轉移的升級和優化。中國社科院專家特別指出,中國企業投資非洲製造業,變「中國製造」為「中非聯合製造」。
中資企業對非技術轉移的領域,包括工程施工工法與施工技術、機械設備的操作與養護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農業生產技術、企業管理技能等。技術轉移不僅改善了東道國的技術環境。報告透露,2017年5月底建成通車的蒙內鐵路,培訓非洲當地技術人員達2萬多人,運營人才2000多人。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研究員姚桂梅指出,非洲製造業極具潛力,中國企業投資非洲製造業過程中,變「中國製造」為「中非聯合製造」,幫助一直依靠資源參與非洲產業鏈協作的非洲國家掌握了新技術,並具備了生產和出口工業製成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