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港交所與多間機構聯合在港主辦「新時代香港資本市場再出發」研討會。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在會上表示,香港市場是社保基金主要投資市場之一,準備繼續保持對香港市場的適度超量。此外,他又提議,本港及內地資本市場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條款,可考慮類似美國的集體訴訟制度。\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作為社保基金的理事長,樓繼偉表示,基金投資絕大部分集中在境內市場,香港市場則是其主要境外投資市場之一。社保基金通過在香港本地市場開戶和借助境內的港股通管道兩種方式在香港進行投資,取得較好的業績。他表示,未來會加大港股通管道的作用,但港股通存在的一些制度需要改進,例如目前南向港股通交易日比港股交易日每年少20天左右,為提高清算效率,應該增加一些港股通的交易日。
對此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回應,港股通開通日數與港股交易日數不同,主要是由於內地與香港的假期不同,但要改變各自的假期去遷就存在困難,因此要探討其他別的方法。
倡引入集體訴訟制度
樓繼偉談到,內地推出中國預託證券(CDR)及港交所容許不同股權架構改革,是良性競爭、良性互動的關係,使一些非常好的公司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本市場,使有更高潛力的企業留在香港、上海和深圳,讓兩地的投資者分享國內經濟增長和企業增長帶來的紅利。
對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的監管,樓繼偉指出,美國有一個集體訴訟制度,被稱為20世紀程式法最重要的制度。兩地資本市場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條款,或可考慮類似的制度。因為在同股不同權的場合,該制度的保護作用應該比較大。
港股份回購原則可取
樓繼偉指出,港股及A股市場的上下融通不足夠,目前兩地的監管制度仍有很多差異,需要兩地監管制度趨同,同步改進。例如,不少內地企業採用A+H股兩地上市,並就議題實行分類表決。他認為,現時港股通了,慢慢應改為統一表決,為這些上市公司的結構重整提供便利。
又例如,目前兩地新股上市制度不同。境內主要是審批制,定價當局對定價影響比較大,可逐步統一為註冊制。此外,A股市場對這些現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的回購股票是原則禁止,但香港是原則允許。他認為,還是應該原則允許為好。
可嘗試跨市場換股
港交所近期推出加快上市企業除牌,旨在杜絕長期停牌的公司。樓繼偉指出,A股市場亦應加強對過長停牌期的管理,採用類似於香港的盡量縮短停牌期的辦法。
樓繼偉稱,隨着兩地監管制度趨同,未來兩地的股票的折溢價程度就會有所收斂,而當兩地市場機制性融合到一定階段,或可以考慮引入跨市場換股的制度,公平地解決同股不同價的問題。
是次研討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起,並由全國港澳研究會、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港交所、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及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