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范迪安:創造中國氣派時代新作

時間:2018-05-31 03:16:17來源:大公網

  圖:4月1日,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和院長范迪安(右)切開央美百歲生日的蛋糕\網絡圖片

  「壯哉央美兮,為丹青運籌。勢從國運兮,為文化歌謳。」2018年,中國美術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央美)迎來100周年華誕。在百年歷程中,央美大師輩出、佳作如雲。如今,中國日益走近國際舞台中央,樹立文化自信、打造藝術高峰,成為大國復興重要的題中之義。近日,大公報獨家專訪了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透過這位央美掌門人的故事和講述,中國美術乃至中國文藝該如何汲取歷史營養、直面當下潮流、攀登未來高峰的秘笈圖,也漸漸清晰起來。在如何迎接下一個百年,范迪安表示,「中國美術教育一定要發揮重視基礎的優長,吸收西方美術突出想像力的特點,戒除急躁心理,注重沉澱累積,來創造反映中國現實、具有中國氣派的新作品。」\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凱  雷

  在1918年,在蔡元培先生倡導下,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正式成立。自此,中國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所國立美術學府,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也由之發端。在百年歷程中,中央美術學院擁有眾多「第一」頭銜:從歷史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版畫系、第一個壁畫系、第一個美術史系,向蘇聯派出第一批公派留學生,最先採取「畫室制」教學模式,到近年來率先成立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研究生院和推動招生考試改革……凡此種種,無不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名家薈萃 創經典育人才

  范迪安說,在中國美術事業的百年征程中,中央美術學院有三方面獨特的成就。其一就是大師紛湧,名家薈萃,他們用關切現實的熱心,用技藝高超的妙筆,刻畫了大眾,描摹了民生,表現了時代。其二是創作了不勝枚舉的經典。無論繪畫雕塑,還是設計藝術,中央美術學院都貢獻了大批經典,它們已經成為20世紀美術作品的重要標識。其三,培養了大量人才。這三個方面,不僅是中央美術學院百年來的卓著貢獻,亦構成中國美術事業百年來的發展筋脈。

為當代中國藝術爭話語權

  范迪安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在策展方面的卓越貢獻。然而,隨着策展的持續深入,以及與國際接觸的不斷增多,一個強烈的感觸開始撥動范迪安的心弦─「西方對中國古典藝術十分敬重甚至敬畏,但對中國當代藝術卻存在盲點甚至偏見。」范迪安很有感觸地說,時至今日,很多西方藝術家依然用他們的價值觀看待中國,或者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是西方的翻版,或者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傾向政治話語,而缺乏純粹的藝術性。

  每一次向西方推介中國當代藝術,每一次與外國策展方進行溝通,都是一次「激辯」甚至「鏖戰」,而范迪安總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個「中國兵」。2015年,范迪安計劃在德國魯爾區8個城市,集中推介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釋放中國當代藝術的「視覺強力」。然而,選擇哪些藝術家?敲定哪些作品?是真正能代表中國發展的當代畫作,還是要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藝術作品……所有這些,都成了范迪安與德方總策展人瓦爾特.斯邁林爭論的焦點。「8個城市,9座美術館,100多位藝術家,500多件作品,我們經常一屋子都鋪滿作品圖片,我和斯邁林幾乎趴在地上進行選擇。」范迪安回憶說,「我倆一邊看一邊選,一邊選一邊吵,有時真能吵到昏天暗地的程度。」范迪安笑着說,「這是一個傾聽與堅持的過程,目的就是為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的健康力量。」

  戒除急躁 重沉澱再出發

  時光指針轉到2018,中央美術學院剛好走過百年風雲。如何迎接下一個百年,自然是范迪安要思考的問題。「我不敢展望時間意義上的下一個百年時段,但我想中國美術教育一定要發揮重視基礎的優長,同時吸收西方美術突出想像力的特點,戒除急躁心理,注重沉澱累積,來創造反映中國現實、具有中國氣派的新作品。」范迪安說,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央美人都將迎來一次新的出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