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用地短缺,為加快清拆收地進度,政府宣布五招優化收地賠償及安置方案。新安排下,在已登記寮屋包括由豬欄、儲物室改建的劏房,住滿七年可免經濟審查,獲安置到房協安置屋邨,若選擇領取特惠津貼,申請資格的居住年期由10年放寬為兩年,津貼上限則由60萬元加碼至120萬元。發展局預計在新方案下,未來15至20年的新發展區涉及8000戶,收地現金賠償總額會增加2.4億元至5.5億元,橫洲第一期發展受影響住戶料率先受惠。\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政府銳意發展新界,但居民往往不滿補償及安置安排,增加收地難度。發展局建議,由以往的「項目為本」轉為「統一安排」,即是新的優化收地賠償及安置方案,適用於日後所有新發展區、政府公務工程收地及清理土地安排。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新安排是回應社會和受影響人士的訴求,亦是為收地和清拆工作拆牆鬆綁,相信有助加快收地進度。
新安置方案會為住滿七年的寮屋住戶多提供一個選擇,可免經濟狀況審查入住房協新建的專用安置屋邨。除了早前已公布的粉嶺百和路項目約1100個單位、元朗洪水橋項目約2100個單位,黃偉綸透露,當局已預留第三幅在古洞北第24區的地皮建邨,三邨共提供約6000伙,預計最早於2023/24年度入伙,若未及入伙已清拆,有過渡安排,受影響居民入住房協或房委會的空置單位,之後可選擇是否遷往房協專用安置屋邨。
若不選擇上樓,住戶可領取現金特惠津貼,申領資格由原需住滿10年放寬為2年,津貼額加碼,最多領取120萬元,比以前多一倍。若以居住在面積20平方米寮屋六年的家庭為例,原不合資格領取津貼,新安排下可領取約12萬元。搬遷津貼也由現時的5365元至20251元,「加碼」為9410元至28840元,並放寬至涵蓋所有受影響的登記住戶。棕地或寮屋的業務經營者,領取津貼的門檻亦由運作滿10年縮減為7年。
橫洲第一期料率先受惠
政府估計新方案下,未來15至20年的新發展區收地,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等,涉及8000戶,賠償額由3.1億增至約5.5億元。橫洲第一期發展受影響住戶料率先受惠新安排,黃偉綸估計有助加快收地進度。
政府本月中至七月會諮詢地區持份者及受影響人士,然後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特惠津貼安排撥款。若獲通過,寮屋住戶及業務經營者的追溯期,會由昨日起生效,棕地業務經營者就由去年4月11日政府公布延展安排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