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春節變「春劫」 年輕人淪「恐年族」

時間:2018-02-14 03:16:31來源:大公網

  

  圖:新婚小夫妻賀睿和太太 受訪者供圖

  春節假期將至,這一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本是家人團聚、美滿和睦的歡樂時刻,近年來卻因為高漲的人情消費、氾濫的攀比之風,推高了過年的「物質成本」;再加上親朋好友間比收入、比工作、比幸福,以及「催婚」「催生」帶來的尷尬,又推高了過年的「精神成本」。以至於春節日漸變成「春劫」,不少年輕人談年色變,淪為「恐年族」。我們採寫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故事,來反映年輕族群的過年煩惱,也希望以此帶給大家一些啟發,讓過年盡量回歸其最本真的意義。

  除夕夜哪家過?

  27歲的賀睿特意趕在年前的一個半月回老家辦了婚禮,說起新婚生活,臉上滿是甜蜜。

  賀睿和太太都來自湖南中部的小縣城,雖分屬兩個縣城,但兩家距離不超40公里。這個距離,車程在一個小時內即達。這意味着,新婚夫婦今年過年,要開啟趕路模式,趕赴雙方家中的團圓飯。同樣,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哪家過除夕,成了他和新婚太太最近發愁的問題。

  按照傳統習俗,女孩嫁人,新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原本毋須贅言。但現在老家很多習俗簡化、新化,就連原本有很多傳統禮節要周全的婚禮,也擁有了「新事新辦」的現代簡單做派。作為獨生女兒的太太,新婚不久卻希望年三十晚上在娘家過,也自有她的理由。

  其中緣由可以從賀睿家的新年習慣說起,賀睿的爸爸有三個姐姐,過去多年來,年初二成為大家族的「團圓日」,姑姑和姑父們,表哥表弟們全部來家住一晚過新年,席開三桌熱鬧過除夕。

  賀睿太太也期盼着這一熱鬧的大家族聚會。但按照傳統的過年習俗來走,除夕夜在自家過,年初二回娘家,那麼小夫妻倆就要錯過這個大聚會。這個問題,賀睿和太太至今還未達成共識。

  朋友圈內充斥「求助」個案

  「其實,我能理解,女孩子出嫁了也希望在娘家過除夕夜。」在賀睿的朋友圈,也有很多夫婦因為是獨生子女的問題,常常在過年前會因為在哪家過年而傷腦筋。

  就在前兩天,賀睿照常打開朋友圈。一對結婚七八年的夫妻,也各自在朋友圈「求助」,原來他們每年都會為了在誰家過年而開啟「拔河比賽」。賀睿最後向記者透露,最終可能會陪太太到岳父母家過除夕。在他看來,新婚第一年,說好要照顧太太,或許先從尊重她的意見開始吧。 (記者 胡若璋)

  七姑八姨齊起哄

  今年元旦新年,小敏家裏一大桌子觥籌交錯,婆婆正給媳婦碗裏夾肉,喜氣洋洋,好不熱鬧。誰知那邊眉眼一轉,笑意盈盈地問道:「小敏,你們結婚三年了,什麼時候要孩子啊?」廣州「90後」白領小敏,剛從「被催婚」中解脫出來的,這次在老公家的飯桌上卻遭遇了一次「被催生孩子」。過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又要熱情地發起「催生令」,有些觀念傳統的老長輩還像「點菜」一樣指定生個男孩,讓小敏和老公哭笑不得。

  「我老公的姑姑還在飯桌上給我敬酒,說別忘了你今年的任務哦。奶奶那邊也一本正經地說,今年我們家有幾個大事情,第一就是小敏添孩子。」小敏表示,她和老公早幾年為了結婚,好不容易儲錢買房,現在每月要還房貸等經濟壓力比較大。雖然有計劃要孩子,但還是希望再緩緩生孩子。不過,為了讓長輩們放心,小敏夫婦每年春節都會滿口答應說「今年就生」。「其實家裏老人催生孩子也不是沒道理的,他們除了渴望抱孫子之外,其實也是想趁自己還帶得動,幫忙帶帶小孩,我也是很感動。」

  已有孩子亦難逃被「催生二胎」

  「我也明白親戚們大都出於關心,還好我們本來就是有計劃要孩子的,如果真的是結婚懷不上的夫婦,自己也着急,親戚還催的話,那麼這年也過得不安寧了。」小敏坦言。

  除了像小敏一樣已婚未有孩子的夫婦面臨「催生孩子」的關心,已有一孩的小兩口也頻頻在親戚拜年時候被追問「何時生二胎」。有內地網友發帖生動總結父母催生二胎的三大理由:「趁我們身體好還能帶,抓緊時間再要一個」、「兩個孩子有伴,以後還能分擔養老壓力」、「已經有個女兒,要再生個兒子,一兒一女就是『好』」。

  (記者 盧靜怡)

  不回家難逃發紅包

  除夕將近,在廣州某主流媒體工作了兩年的湖南妹子Lucy,目前最期盼的就是年終獎能夠快點發到手。相比去年的5000元,今年的獎金聽說會有所上升。經歷了去年倉促分配獎金的經驗教訓,Lucy早已對如何運用今年這筆獎金做好了規劃。

  談起去年回家過年的經歷,Lucy記憶猶新。因為是正式出來工作的第一個年頭,按照湖南老家習俗,Lucy迎來了從「收紅包」到「發紅包」的角色轉變。「我是研究生畢業後出來工作的,按照老家習慣,沒有正式工作前過年回家都可以收壓歲錢,可我讀研期間都二十五六了,每次收到親戚朋友的紅包,其實覺得十分不好意思。」

  Lucy去年春節給祖父母輩紅包2000元,給父母紅包2000元,給侄子外甥輩紅包約1000元。「正好把第一筆年終獎發完。」Lucy笑着表示,人生「第一桶金」想不到是以這種還「人情債」的方式花掉。

  居粵外地人常備兩份紅包

  今年,Lucy計劃留在廣州過春節,但不回家拜年,並不意味着紅包的煩惱就沒有了。「今年該發的紅包,雖然沒回家,用微信也還是要照樣發的。」Lucy認為,「在還『人情債』這件事情上是不應該吝嗇的。她從小就是拿着親戚朋友的壓歲錢長大的,現在也算是『反哺』的一種方式。」

  無獨有偶,Lucy今年也迎來了自己的新婚,而按照廣東習俗,節後返工時,已婚人士要給未婚的同事朋友們發紅包。「單位的未婚同事加起來也有四五十人,雖然每個紅包不過五到十塊,加起來也是筆不小的開銷。」對於長期在廣東工作生活的外地年輕人來說,經歷兩地春節習俗,備兩份紅包漸漸成為常態。 (記者 帥誠)

  父母催婚五年

  「恐年」一族,被催婚應該是最為普遍的。來自江西的姚彬(化名)已經被父母催婚至少五年,今年春節,父母和親戚輪番上陣「拷問」,估計已是必然。一想到「催婚」這一話題,姚彬便開心不起來。

  姚彬今年31歲,在父母眼中,他早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早在五年前,家人就不斷安排為他物色對象。

  「四年前,小姨給我介紹了一個我們縣城的姑娘。雖然是異地,但我還是嘗試和她聯繫。」姚彬說。不過,異地並不是長久之計,隨着兩人聊天話題越來越少,最終這條「牽線」不了了之。

  親戚頻「牽線」 奈何不「通電」

  隨後,在親戚的介紹下,姚彬利用假期時間,去見了兩位女孩。在他看來,父母催婚太急促,有時候甚至操之過急。他告訴記者,去年,他的父親和大伯帶他去見了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女孩。在父母看來,女孩收入、長相都不錯,在未徵得他同意情況下,父親竟給了兩萬元「成事錢」。然而,姚彬似乎對這位女孩並不「通電」,其間亦未和她有多少聯繫。在父親不斷催促中,兩父子甚至為此吵了一架。

  事實上,姚彬並不是沒有鍾情的女孩。他曾經和一位湖南女孩相談甚歡,雙方也基本確立戀人關係。然而,該女孩因工作需要出差不斷,之後更被公司調往湖南分部。最終,這段感情同樣不了了之。在得知女孩已和別人結婚生子後,姚彬對於當初沒有積極把握機會感到十分後悔。最近,姚彬父母又為他物色了一位鄰村的女孩,在兩人的交往中,姚彬感覺他們之間話題不多。春節期間,雙方父母更會見面,不過姚彬覺得他和那女孩的進一步發展機會是「沒有可能」。這個年怎麼過,姚彬心裏至今還沒有一點底。 (記者 敖敏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