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精準扶貧助大涼山脫胎換骨

時間:2018-02-12 03:16:20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光明日報、記者孫琳北京報道:「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曾經的深度貧困地區大涼山如今已在長期精準扶貧的助力下,脫胎換骨。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四川綿陽市涪城區將幫扶資金作為產業發展股金,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貧困群眾以土地、股金等要素入股,發展高山草莓和羊肚菌等為主的大棚種植,並辦起以養肉食西門塔爾牛為主的養殖場。

  實施精準扶貧以來,大涼山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蕎窩鎮洛哈村榮發養殖專業合作社開發刺梨酒上市,實現集體經濟利潤五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6.2萬港元);哈力洛鄉四甘日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牲畜150餘頭,預計銷售收入10萬元(約合12.4萬港元);第一批10畝貴妃棗已在四甘日村試種成功;瀘州龍馬神農業公司已與縣政府簽定合作協議,投資金額達2000萬元(約合2482萬港元)的農產品加工項目落地洛哈村,預計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400餘個……

  涼山州民族研究所原所長馬爾子說:「過去教育在涼山是非常落後的,十幾歲的孩子不讀書是常有的事。現在涼山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實現一村一幼,孩子都走進了學校。孩子有了文化,涼山就有了希望。」

  截至目前,龍馬潭區對口幫扶普格縣的8個貧困村中,共有336戶貧困戶、1569名貧困人口順利脫貧,3個貧困村順利摘帽退出。在綿陽市涪城區的對口幫扶下,昭覺縣完成38個貧困村退出,1365戶7446人實現脫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