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介紹,研究所研製出能利用體溫發電的新材料。團隊預計未來5年這種新材料可實現商業化,為藍牙耳機、健康監測器、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
在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邰凱平研究員展示這款新材料,它是不足一指寬、0.1毫米厚的單片灰色軟質薄膜,貼在人體手腕處,所連接的測量電表上立刻顯示出有明顯輸出電壓。「這種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可實現最薄僅為數十微米。」邰凱平說,「通過材料製成的薄膜電池可以回收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比如利用照明燈燈罩散發的熱量或人體體溫。」
邰凱平說,使用人體體溫發電時,體溫與環境溫度相差15攝氏度左右時可實現微瓦——毫瓦量級發電量,發電效果隨溫差增大提高,如人體運動時消耗生物化學能產生熱量,只有要溫差存在就可發電,體溫高於環境溫度或環境溫度高於體溫皆可。
利用上述新材料製成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鉍/纖維素複合熱電」薄膜電池,具優異變形能力,能充分貼合複雜曲率變化人體體表,並維持與周圍環境的溫差,從而提升熱能轉換效率,可應用於新一代低功耗微系統供電技術,裝配可穿戴電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