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周琳北京報道:自2013年起,中方與來自南非、德國、意大利、澳洲等國家的優勢科研機構強強聯合,組成工作包聯盟,共同參與SKA工程設計研發工作。中國電科SKA辦公室副主任、54所專家王楓對大公報表示,近五年國際協作研發過程中,合作與競爭並存。中方科研團隊提出的方案在成本、性能、技術成熟度和工程可實施性等方面與其他方案相比均具有明顯優勢,被SKA國際天線評審委員會選為SKA反射面天線研發唯一設計方案。
SKA項目對天線技術指標和工程建設提出極高要求,既需要高靈敏度、高指向精度、高指向一致性、超寬頻帶、高電磁屏蔽性及大視場等性能指標要求,又提出低製造成本、快速建設和便於維護的要求。王楓介紹通過5年技術攻關,中國電科54所和國家天文台聯合成立的射電天文技術聯合實驗室(JLRAT),牽頭聯合國際團隊通過標準化、模塊化、精細化、一體化設計,使SKA-P在技術上滿足SKA所有技術指標。由54所提交設計成為SKA後續研發唯一方案。
王楓稱,從最初參與國際聯盟、跟隨研發到現在牽頭主導核心工作包工作,我們實現在技術上從跟跑向並跑、領跑的邁進,鍛煉和提高中國政府在國際科技合作的組織協調能力,這為今後中國發起國際大科學工程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