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 沖
當地時間上周四,印度成功試射「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並放言這種導彈專門針對中國而設計,射程可覆蓋北京。內地媒體報道指,烈火-5導彈目前只達到遠程導彈的門檻,與中國大名鼎鼎的「東風」系列還相差很遠,其與最大射程已達上萬公里的「東風」相比,烈火-5的性能只接近中國40年前的「東風-4」的水平。
目前全球只有中、俄、法、美、英和以色列擁有同樣射程的導彈。但有內地電視節目引述專家指出,烈火-5存在三大缺陷。首先,打擊精度可能不夠。對於飛行距離如此之長的洲際導彈來說,打擊精度非常重要,而印度沒有這個技術,烈火-5的制導組件是向俄羅斯購買的,但導彈的制導系統是敏感的軍事機密,俄羅斯未必會將最先進的制導組件賣給印度。
其次,烈火-5重達50噸,印度又沒有合適的載重車,目前只能採用固定式發射。此外,即使烈火-5試射成功,印度要製造出大量這種導彈裝備部隊還需要較長時間,暫時還不能構成現實威脅。
此外,知名軍事專家李傑撰文指出,印度在短期內其戰略核潛艇上的彈道導彈射程,也難以達到世界普遍公認的標準(國際海基彈道導彈的最小射程必須在8000公里或以上,1月18日試射成功的烈火-5只有大約5000公里的射程)。而眼下,印度戰略核潛艇不僅自身噸位小(僅約6000噸),而且所載的彈道導彈射程最大也只有3500公里,差距實在太大。
李傑表示,如今,印度「三位一體」核力量中就差海基核力量這塊短板了。然而,印度海軍不遺餘力,急於求成,甚至有點揠苗助長的做法,且把精力放在「對付中國」上;不僅心態偏,而且方向也不對,因而極可能導致「欲速則不達」的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