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北京觀察: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再攀高峰\周琳

時間:2018-01-09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新華社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對中國科技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從近幾年獲獎項目不難看出,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導向更為明顯。自2012年至2016年,國防專用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7項,佔到總數一半。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有7項國防項目,約佔總數六成。

  而在今年的評獎中,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領域再次取得重大關鍵技術突破,為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推進強軍興軍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這其中包括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國之重器」「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它是解決了中國能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問題,是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核心技術。

  同時,被評為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也是應用於國防的關鍵技術。在航空、航天、交通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有「一克重就是一克金」的說法,材料越輕結構工作效能越高。這項技術突破了新型戰略武器艙段、反導武器錐筒等關鍵複材構建加工瓶頸,將中國碳纖維複合材料構件加工技術水平推進到國際前沿。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29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科學家中,涉足國防領域的將近一半。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獎條件中的一條,就是得獎者的成就要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做出特別重大的貢獻。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擺在突出位置。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戰鬥力的加速器。

  從現代預警機開拓者王小謨、「核司令」程開甲、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氫彈之父」于敏到本次獲得最高獎的「火藥王」王澤山,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強大的國防科技工業將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