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梁振英28日作主旨演講時表示,香港可助廣東創新找到「最好買家」 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佛山報道: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集聚區」為主題的2017粵港澳合作論壇28日在佛山市舉行,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李貽偉表示,粵港澳科創合作迎來20年一遇的發展契機,三地科技界可以抓緊機會各取所需;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也強調,香港可配合廣東創新力量,走進最好的國際市場,找到最好的買家。
本次論壇由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主辦,澳門中聯辦,廣東省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珠三角9市相關負責人,香港、澳門主要商協會、企業家及專家學者共600多人參加。論壇期間,12個合作項目上台簽約,總投資金額291億元人民幣,涵蓋「粵港澳合作」、「一帶一路」、「創新創業」和「國際智能製造」等領域。
科創機遇20年一遇
「就在這裏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個香港的工業科技園,旁邊500米就有友邦亞太中心和滙豐銀行等,這些項目都很成功,都很賺錢」,李貽偉在致辭時說,這都是大灣區發展的成功案例,也是未來發展的基礎。當前,廣東在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的同時,着手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引進一批國家重點項目。這可能是20年一遇的粵港澳合作契機,三地科技界可以抓緊這個機會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期望,香港的研發機構利用大灣區的資源和優勢的相關性和互補性,合力提升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的能力,為人才提供更多出路,推動多元、高增值經濟發展。
對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梁振英認為「有好的創新產品,也要讓創新產品取得最好的商業和經濟效益。」國際貿易是香港的強項,香港有大量經驗豐富、國際脈絡廣泛的大大小小貿易公司,可以配合廣東的創新力量,走進最好的國際市場,找到最好的買家。
梁振英還建議,香港和內地的產學研三方面加強跨境交叉交流和合作。他並提出香港的政府科研經費應該容許到內地應用,而國家和內地地方政府的科研經費也應該容許到香港應用,「在最大程度上利用香港和內地的比較優勢」。
當天,粵港澳大灣區青創合作聯盟同期成立,該聯盟未來將通過聯通資源,推動創新創業項目概念化向成果化的全供應鏈條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