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8日,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學術會堂參觀院史展覽 新華社
中國科學院28日公布六十一名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謝作偉和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滕錦光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自1995年港大化學系支志明首當選中科院院士至今,躋身中科院院士的香港科學家共二十八人、工程院院士七位,合計達到三十五位。謝作偉在金屬有機化學領域貢獻重大,而滕錦光在土木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則被中、美、英、澳洲等國採用。
大公報記者周琳北京報道
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60歲(含)以下佔91.8%。其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徐濤年齡最小,年齡為46歲;昆明理工大學的季維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楊經綏年齡最大,同為67歲。
在2017年增選工作中,中科院學部主席團進一步加強了對新興和交叉學科、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支持。殲-20總設計師楊偉、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等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優化了院士隊伍的學科結構。香港兩院士入圍。
滕為活化中環街市獻策
本次入選的香港理工大學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滕錦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際土木工程複合材料學會首枚學會獎章等獎勵。主要從事土木工程複合材料結構和鋼結構領域的研究。為複合材料─混凝土界面和複合材料約束混凝土提出了一系列理論模型,大量成果被中、美、英、澳洲等國的設計規範或指南採用。今年,滕錦光受香港市區重建局邀請,視察中環街市活化項目狀況,並提供了專業意見。
滕錦光對《大公報》表示,香港的土木工程學科發展領先,多所高校在國際大學排名前十。他希望香港能利用學科優勢更多參與內地基礎設施的技術創新。他稱,「院士榮譽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鞭策,希望未來能夠以這個身份,為國家、為香港做更多的事情。」
今年,共有157位科學家為院士候選人,當中二十五位為化學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謝作偉獲選2017年中科院院士,以表揚他在金屬有機化學領域的貢獻。
謝作偉研究領域包括d-和f-族過渡金屬有機化學、硼籠、碳硼烷、超級碳硼烷和金屬碳硼烷化學、均相催化和小分子活化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兩諾獎得主入選外籍院士
此外,十六位新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單同時公布,其中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海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波蘭、荷蘭、烏茲別克斯坦三國首次有科學家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