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分析人士指出,從CPI、PPI走勢看,中國沒有明顯的通脹壓力,鑒於本季經濟運行仍能保持韌性,預計短期內央行貨幣政策寬鬆空間較為有限。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就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看,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仍能保持韌性,鑒於CPI、PPI通脹均將逐步趨於「常態」,因此短期內央行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仍較有限。
上海財經大學周一發布的調研稱,三季度有59.8%的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物價會上升」,較二季度略升0.3個百分點;有3.6%的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物價或基本持平」,較二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預期「未來半年物價會下降」的受訪者佔比為6.5%,較二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表示,近幾月物價水平呈現緩步增加之勢,因此受訪者調高了對未來物價水平上漲的預期,鑒於當前國內物價水平總體平穩,且「去槓桿」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預計中國央行「全面降息」的概率不大,但會定向調整來引導資金的流向。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相信,央行短期內不會選擇「全面降準」。他分析,首先,當前國內經濟總體穩定,全年GDP同比增速維持6.8%以上水平問題不大;其次,當前中國外匯佔款已趨於均衡,外匯佔款大幅下降的概率不大;最後,雖然降準對於央行而言僅算「中性操作」,但市場往往將「降準」視為「政策寬鬆的信號」,「監管趨嚴和金融去槓桿都要求貨幣政策環境不能過於寬鬆,也不能釋放寬鬆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