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駐紐約記者黃曉敏報道:美國國務院26日宣布,中美兩國將於28日在華盛頓舉行首輪中美社會和人文高級別對話,這是中美兩國元首於今年四月首次會晤時確定下來的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之一。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已邀請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教育部長德沃斯一起,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率領的中方代表團舉行對話,蒂勒森當日將出席對話部分議程,隨後將啟程前往北京。
中美雙方在對話前特別安排了一系列的人文交流活動預熱。26日當天,率團前赴美國參加對話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紐約出席了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的中美大學校長與智庫論壇及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的中美文化論壇。
劉延東: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劉延東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表示,今年是中美《上海公報》發表45周年。45年來,兩國關係歷經風雨,不斷向前發展,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鑒往而知來,我們可以從中美關係發展歷程得到幾點重要啟示:一是相互尊重,增進互信。雙方要始終尊重彼此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發展利益。二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贏。要始終聚焦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合作空間。三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不應把分歧作為對抗和衝突的理由,而是通過對話溝通,不斷擴大雙方共同點和合作領域。四是厚植友誼,共生共享。要通過加強人文交流,不斷夯實兩國關係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劉延東表示,人文交流是中美兩國分歧最小、共識最多的領域。過去7年來,中美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取得豐碩成果,豐富了兩國關係的內涵,也使中美關係更有溫度、更具韌性、更添活力。中方願與美方擴大人文交流的覆蓋面,增強民眾的獲得感,提升人文交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