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金融監管改革遏「監管套利」

時間:2017-07-17 03:16:14來源:大公網

  剛結束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對新設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有內地金融專家認為,針對現行監管體制不足,委員會是要坐實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在加強監管補齊監管短板的目標下各就各位,明確監管責任,防範市場主體「鑽空子」投機套利,解決「監管套利」等問題。/大公報記者張帥北京報道

  中新社報道指,目前中國金融監管挑戰重重,一方面,當前中國部分金融機構通過產品創新,在表內和表外、銀行和非銀行之間進行資產和負債的騰挪,對傳統分業監管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另方面,在大資管背景下,金融機構間混業經營已成現實,不同領域間風險容易交叉傳染,引起共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向大公報表示,中國金融業在「一行三會」的體制監管下,確實取得成效,惟協調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由此導致「監管套利」、「監管真空」等發生,暴露出潛在金融風險。

  坐實部門間監管協調

  所謂「監管套利」是指金融機構在不違背監管資本規定前提下,通過金融交易在不降低金融機構的業務規模和整體風險的同時降低監管資本要求。監管資本往往被視為監管稅收,是金融機構的成本和負擔,故金融機構具有從事「監管套利」的動機。現代信用組合管理中的貸款銷售和資產證券化交易,通常成為金融機構從事「監管套利」的常用工具。

  徐洪才認為,此次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就是要坐實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規避監管部門之間出現監管規則不一致的情況,藉以消除伴隨「投機套利」行為而來的金融風險。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所見略同,鄂志寰向大公報表示,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補足金融監管的短板,從機制上解決監管不足、「監管套利」等問題,通過積極採取措施,加強監管協調,來保持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和金融體系的穩定,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

  鄂志寰補充,在新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下,中國金融業規模快速擴張,結構日趨複雜,其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金融領域的風險亦在積聚,其系統性影響不容忽視。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體現了加強監管協調的迫切性。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由2012年的6.51%升至2016年的8.35%,超過美國、英國等傳統發達國家。

  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其中既有「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金融創新」的要求,也強調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鄂志寰表示,對外開放是保持中國經濟穩步增長的內在需要,更是進一步推動全球化的必要手段。金融業對外開放對加快金融市場建設、提升金融機構競爭力具重要意義。

  金融創新促人幣國際化

  鄂志寰指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特別是債券市場的開放是釋放人民幣加入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制度紅利的關鍵所在。建設「一帶一路」金融支持體系是決定其成敗關鍵,必須加快金融創新,通過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以及金融市場配置資金的效率,從根本上解決「一帶一路」的資金約束。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向中新社表示,原有監管思維和框架已滯後於中國金融發展。此次會議再度強調加強監管、梳理秩序,是為整體經濟長足發展服務,更為後續改革打下強心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