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在出席今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期間接受訪問\大公報記者劉凝哲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6日受訪時表示,中國現正對載人登月進行前期項目論證,相信中國踏上月球的時間「不會太長」。
中國科學家日前首次將空間科學載荷送入國際空間站,被外界認為是中美航天合作「破冰」的標誌。據中通社報道,美國東部時間5日9時5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貨運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附近,被空間站上機械臂成功抓住。稍後它被安裝到這個空間實驗室上。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獨立設計的一個實驗項目在這批物資之中。楊利偉表示,礙於美國「沃爾夫條款」,目前美國官方對中國仍處於屏蔽狀態。但中美航天合作是大趨勢。
同時,中國已與歐空局等世界其他航天機構建立起非常好的合作關係。楊利偉表示,中國載人登月工程雖未在國家層面立項,但前期準備時間「應該不會太長」。
中國計劃在2022年完成空間站建造,楊利偉表示,中國空間站計劃是開放的,未來可與其他國家進行艙內、艙外的科學實驗合作,甚至包括聯合飛行、艙段等方面的合作。據新華社報道,楊利偉當日表示,載人空間站建設階段,2020年中國將進行兩次載人飛行任務。據悉,中國發射首個核心艙到空間站完全建成需十幾次發射,其中三次分別是發射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若進展順利中國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