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香港科技公司研發「納米鑽石生物標記技術」檢測腸癌細胞 網絡圖片
包括香港澳門及全國31省市自治區的研發強度排名中,香港排名非常靠後,與西藏、新疆、寧夏、內蒙、甘肅、貴州、廣西、雲南、青海等為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張燕生對大公報表示,「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對香港轉型也至關重要」。
「在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中,這9個省份屬於資源驅動型經濟,香港的研發強度排名居然與他們排在一起。北京的研發強度指數是6,在中國乃至世界排名都是最高的。因此,這為京港合作提出新機遇,就是如何讓香港從資源驅動型經濟方隊進入到第一方陣,至少應該與廣東接近。」張燕生說道。「香港轉型所面臨最大的課題是,如何從現在的金融、房地產為重,像新加坡一樣,逐步轉向資訊和科技產業」。張燕生說:「怎麼就不能發展科技?只發展金融不發展科技,只能說明金融太掙錢了,其實這就是『荷蘭病』,資本都奔向金融和地產領域了。」
張燕生認為,香港有一流的人才,有很好大學,有發達資訊,在雄安新區建設中可扮演重要角色,通過與內地的合作,帶動香港創新和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令香港從中獲益。在共同參與雄安新區建設中,兩地可共同發展公正透明的市場經濟治理模式,也可共同發展創新。香港在創新方面獲益,雄安新區、京津冀地區乃至三北區域(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從市場經濟機制活力獲得更大好處,合作定能締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