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有效化解「特朗普衝擊波」

時間:2017-03-02 03:16:26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的中國外交議題中,最吸引外國媒體的熱點當數中美關係/資料圖片

  每年三月的全國兩會,不僅是中國老百姓關注的政治盛事,也是國際社會近距離觀察中國外交的重要窗口。今年的外交議題中,最吸引外國媒體「長槍短炮」的熱點,當數中美關係。充滿變數的「特朗普衝擊波」,不僅搖撼了美國國內以及美國與西方盟國的關係,同樣也在南海、台灣、經貿等問題上給中美關係帶來嚴重衝擊。中美兩大國之間的風吹草動,隨時可能影響到地區甚至全球發展與穩定。專家預料,美國未來將繼續在南海製造緊張,在台灣問題上扮演兩面派,並會借經貿議題對華施壓,而中國不會在原則問題上退讓,將有選擇地進行回應。長遠看,經過一段磨合之後,中美關係必然會回到一個比較平穩的軌道上來。/大公報記者 葛沖

  據中國外交部消息,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雙方表示,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通電話為美中關係發展奠定了基調。楊潔篪說,中方將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同美方加強高層及各級別交往,深化雙邊各領域交流合作,拓展國際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推動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蒂勒森也表示美方願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兩國關係,加強高層對話與交往,通過協商妥善處理敏感問題。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此前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白宮短暫會晤了來訪的楊潔篪,雖然時間短暫,但可以說,這是特朗普上台後中美關係從暗湧迭起轉回相對平穩軌道的一個信號。

  中國化解風波形象提升

  特朗普是國際政壇的一個異數,這樣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成為世界頭號大國美國的總統,對全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國來說,都是一個需要認真應對的巨大挑戰。他在入主白宮之前,便向中國發出滿帶挑釁和難以捉摸的信息,忽而打台灣牌,忽而叫囂要與中國打貿易戰。正式上任後,又派出美國核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秀肌肉」製造緊張局勢。但在中方不卑不亢的沉穩對應下,這一系列「秀肌肉」的挑釁沒有撈到便宜。

  英國BBC中文網報道說,「北京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個月裏,很好地化解了風險,利用了機會」。報道高度評價中國靈活的外交手法,例如在非官方層面,中國最著名的私營創業家馬雲與特朗普會面,承諾在他的阿里巴巴電商平台上銷售美國產品,從而為美國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馬雲是在執行任務,也是在傳達信息。」BBC說。

  在世界舞台上,中國成功推廣自己的多邊貿易領導者形象,並從美國退出TPP一事中獲益,削弱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領導地位。

  習近平不急於與特朗普通電話也被稱讚是一個聰明的做法,BBC指出,中國「決定堅決不冒出現外交事件的風險」,直到美國政府內閣的那些「大人」,比如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國務卿蒂勒森等都在場的時候才通話,成功贏得了美方尊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有尊嚴地完成了這次接觸。

  「在這次通話中,習近平作為一個堅定而有耐心的行動者的形象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曾經說過會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新立場的特朗普卻退縮了。」BBC指出。

  中美摩擦與合作路仍長

  「中國贏得了第一回合。」BBC說,「在這之後,還會有無數個回合的較量。」

  中國的國際問題專家也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向本報指出,特朗普及其團隊未來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仍有待觀察,可以肯定的是,其在南海問題上至少不會比奧巴馬政府溫和。對此,中國要有思想準備。

  「中國正在仔細觀察,有選擇地反應,後發制人,不主動尋求與美國的衝撞。但是,無論在台灣問題上,還是在南海問題上,要讓中國改變原則立場都是不可能的。」時殷弘說。他認為,中美結構性緊張會逐漸越來越有所發展。從長期來看是走低的,但從短期來看,情況會有起伏,有的時候低一點,有時高一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也表示,中美間的摩擦會不斷出現,但同時雙方亦有合作的意願,中美關係經過一段磨合之後,必然會回到一個比較平穩的軌道上來,大家沒有必要擔心中美關係會出大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