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古沉船「南海一號」年內露真容

時間:2017-02-13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南海一號」仿古船2015年春節期間曾出訪珠海/陽江供圖

  從1987年偶然被發現、2007年整體打撈至今,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還沒有完全露出真容。目前,古沉船所在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正在進行申遺改造,下半年將以全新面貌迎客,屆時古沉船整體將在加裝的集氣罩中進行恆溫恆濕保護,遊客可以通過透明玻璃直面考古現場,欣賞各種精美出水文物,多角度了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近日,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團亦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參觀,了解「海絲」文化。/大公報記者黃寶儀廣州報道

  「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沉沒地點位於中國廣東(台山海域),1987年在陽江海域發現,是內地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它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此後試探發現,船上載有文物6萬至8萬件,且有不少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

  日前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團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參觀。一進場,混合着海泥和化學藥水的「芬芳」撲鼻而來,讓團員們對古沉船的保護產生了疑惑。館長曾超群解釋說,「南海一號」整體打撈時將覆蓋其外的淤泥也全部打撈出水,正是有這些800多年沉積的淤泥保護,文物才沒有受到海水的腐蝕。古沉船出水後,博物館會每天噴灑特製的藥水,防止文物遭遇空氣、光照等外界條件影響的侵蝕。

  恆溫恆濕罩護沉船

  記者現場看到,裝載有「南海一號」的沉箱上正在安裝集氣罩,曾超群說完成申遺改造工程後整個沉船都會籠罩在內,觀眾再也不會聞到異味,且罩內保持恆溫恆濕,可以給文物更好的保護。沉箱上鋪設了便於行走的「軌道」,供考古人員走動使用,避免考古工作給文物帶來損害。此外,集氣罩為透明設計,觀眾可以直面考古現場,觀看文物提取全過程;被提取出水的文物馬上送到隔壁的文物保護室進行脫鹽脫水處理。

  由於正值改造期間,「南海一號」出水文物並未公開展示,不過曾超群介紹,這些文物中有不少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格,如用來吃手抓飯的大碗、用來裝香料的小瓶等瓷器;還有數量眾多的銅錢、絲綢、銀錠以及大宗貨品交易使用的金箔,彰顯宋代海洋貿易的繁榮。如今,船上第一層14個貨艙已經清晰可見,數萬件以瓷器為主的文物等待被清理,在日後的挖掘過程中,將根據考古實際情況會邀請包括法國、智利、韓國、土耳其、日本等國專家一起探討交流。

  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活動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香港報業公會主辦,採訪團將用一年時間,重走絲綢之路,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考察沿線國家的華資企業,深入華人社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