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正在南極半島附近海域執行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任務的「海洋六號」科考船日前刷新了中國在南極海域的海底地質取樣紀錄 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近日,正在南極半島附近海域執行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任務的「海洋六號」科考船在一次重力柱取樣過程中,取得了總長度超過8.6米的淺表層沉積物,超過1990年至1991年中國第7次南極科考期間「海洋四號」同類作業紀錄1米以上,刷新了中國在南極海域的海底地質取樣紀錄。
「海洋六號」首席科學家何高文介紹說,重力柱取樣猶如給南極海底「做插管」,通過所取得的樣品分析海底沉積物中所含的空氣、水分以及組成成分等多種信息,可以再現南極的地質演化歷史,一般而言,取樣長度越長,反映的年限就越長,其物質豐富度和分析精度也隨之大幅提升。
據報道,此次南極重力柱取樣作業克服了海底地質情況複雜、冰磧物密布、海底沉積物緻密堅硬等一系列困難,採取了多項創新舉措,相關經驗填補了中國在高緯度地區和浮冰狀況下海底取樣作業的空白。
是次為「海洋六號」首次執行南極科考任務,也是時隔26年後中國第二次在南極海域開展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質國家專項調查,重力柱取樣是其調查任務之一。作為中國裝備較為先進的海洋地球物理專業科考船,「海洋六號」此前多次在中國沿岸、南海海域和太平洋深海等地創下重力柱取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