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陳志豪:毫米波塑通訊新紀元

時間:2016-12-31 03:16:17來源:大公網

  圖:實驗室內設「毫米波近場測試系統」\網絡圖片

  中國航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從逐步建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美歐分庭抗禮,以至率先全球發射量子衛星「墨子號」升空,在這過程中,尖端天線接收技術之研發必不可缺。香港城市大學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多次獲國家撥款參與新型天線和無線通訊設備等研發項目。該實驗室研究成果曾在2008年四川地震救災中大顯身手,一時傳為佳話,大公報記者日前來到城大實驗室,專訪實驗室主任陳志豪教授,探索這片打造「新紀元通訊技術」的科研重地。」大公報記者 陸禮文、胡岸

  陳教授表示,2008年國家批准城大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時,建議城大與位於南京的東南大學組成夥伴,重點研究毫米波,城大方面與東南大學商量後達成共識,「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原來,實驗室研發的天線和功率放大器技術,曾應用於「北斗一號」導航衛星之用戶終端機,08年四川地震,先頭救援部隊利用終端機向救災指揮中心發回大量有用資訊,成為科研報國佳話。陳教授語重心長表示,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在意的不是每年能產出多少篇論文,而是透過以不同手段將科研與實際應用接軌,貢獻國家服務人群。記者了解到,毫米波技術可用於設計太空船天線,對未來與內地合作前景,陳教授稱會做好當前研究工作,迎接新挑戰。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作為實驗室主任的陳教授,與副主任薛泉教授和成員陸貴文教授可謂合作無間。陳教授稱,他本人在美國接受教育,薛教授來自內地,陸教授則是本港學者,三人彼此間互相學習對方專長,如他自己跟陸教授學習天線方面的知識,薛教授專攻毫米波。陳教授相信,實驗室這種「絕不留有一手」的氛圍,是比別人成功的關鍵所在。他透露,不時有國家機構派員前來參觀實驗室,了解他們的研究動向和成果,若遇上合適課題便會提出合作。合作無間自然碩果纍纍。陸貴文教授、陳志豪教授、薛泉教授,以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黃衡博士此前即曾以《多種新型天線的發明、分析及應用研究》項目榮獲「2011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研小型天線迎5G時代

  有麝自然香,實驗室2010年曾獲國家天文台撥款500萬元人民幣(當年匯率約合570萬港元),為中國區域定位系統研發通信天線,近日又獲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撥款1100萬港元資助,研究適用於5G流動通訊的小型超輕天線。陳教授稱,實驗室將工業4.0投入研發工作,令研究效率大大提高。他解釋,以往測試天線流程動輒數個月,單是訂製天線金屬模具已要花上數月時間,成品到手後若測試數據不理想,可能要重製模具,費時失事。如今,憑藉3D打印技術,實驗室以塑料打印出天線「骨幹」,再以快速電鍍方式在塑料上鍍上金屬,天線原型即時到手,樣本檢測基本上可即日完成。

  6G技術整裝待發

  實驗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研發步伐快人一步。陳教授透露,自己早在五六年前已根據美國方面公布的資料,着手研究可用於5G通訊的天線裝置。及至本年初,美國方面又將研究方向稍為調整,但由於他準備充足,很快便將研究導回正軌。他帶記者到實驗室陳列櫃,參觀可支援5G流動通訊的天線樣本。參觀期間巧遇陸貴文教授,陸教授加入討論,更即場從陳列飾櫃中拿出可支援6G流動通訊的天線樣本,並將自己剛了解到韓國研發5G技術的「內幕資訊」與陳教授分享,實驗室團隊知無不言的合作氛圍,記者有幸親身體會。

  陳教授透露,明年初實驗室將廣發英雄帖,邀請內地電訊業巨擘派代表前來城大,聽取實驗室圍繞5G的科研成果。一臉自信的陳教授送記者離開時,透露自己仍在為論文出版最後校閱趕工,更「徵召」曾在美國留學的兒子負責校對工作。在陳教授帶領下的實驗室,於5G和6G通訊新紀元降臨的歷史時刻中,相信會繼續站在最前線,不負國家期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