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公車改革剎住「車輪腐敗」

時間:2016-10-24 03:16:15來源:大公網

  圖:1月10日,江蘇省省級機關公車改革中取消車輛之首場公開拍賣,75輛參拍車輛全部成交\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與「舌尖奢靡」一樣,「車輪上的腐敗」同樣由來已久,積弊日深,影響着執政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多年來,中國政府和國有企業大多推行公務用車制度。但久而久之,這種傳統模式的體制弊端及所衍生出來的腐敗問題愈發明顯,公車成為官本位思想的代名詞,不少官員將此視為從政福利待遇,公車越來越多,車越買越貴,超標車屢見不鮮,「一頓飯一頭牛、屁股底下一棟樓」,老百姓深惡痛絕,輿論反響強烈,改革呼聲很高。

  2014年7月,全國範圍內公車改革大幕正式開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相關文件向社會公布,明確了公車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將用2至3年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涉及約80萬輛全國公務用車、近6400輛中央國家機關本級公車。按照方案,所有司局級以下公職人員的原一般公務用車都要取消。如今,兩年過去,中央國家機關車改已全面完成,共封存車輛近四千輛,並向社會公開拍賣,2000多名司勤人員得到妥善安置;各省區市已基本完成車改總體方案制定。

年省逾1500億元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公車改革後首先減少的是車輛購置、運營方面的經費開支,包括與公車相關的司勤人員薪酬開支。

  其次,將減除今後陸續達到更新年限的公車更新成本。此外,還能減少因油價上漲、停車費增加、司勤人員工資福利開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據測算,每年因車改減少的支出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分析人士指出,這項自上而下推進的改革,目的是對百姓詬病已久的公車濫用等腐敗問題進行制度性治理,是執政黨改進作風、反對腐敗的又一重要舉措。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公車改革將一個涉及官員利益的問題進行徹底改革,不僅省下公共資源的「錢」,也約束政府公務員的「權」,彰顯中央執政為民的治國理念,體現出面對利益衝突的改革智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