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共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資料圖片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舉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並將審議關於「黨內監督」文件,文件對中共的建設具有歷史性意義。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劉東超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十八大以來,中共在從嚴治黨方面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六中全會將審議通過的文件,可進一步起到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加強黨內監督的重要作用。\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十八大以來,中央打虎拍蠅,整頓吏治,嚴明黨紀,重塑官風,在從嚴治黨尤其是反腐敗領域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總體來看,新一屆黨中央從十八大以來,就把從嚴治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和任務來抓,並在全黨全面鋪開,因此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劉東超評價道。
發揮「監視器」效力 改進不足
「在中共推進從嚴治黨工作過程中,習近平作為黨的總書記,其主帥作用十分重要與明顯。」劉東超表示,黨建領域的重大決策,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參與並首肯的。紀檢方面,作為負責黨的全面工作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亦發揮了第一責任人的重要作用。
下周召開的六中全會將審議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兩份重要文件。對於這兩份文件的意義,劉東超認為,準則可以改善並優化黨內政治生態,解決黨內政治生態中長期困擾中共發展的痼疾。
「黨內監督條例將與準則形成有效配合。」劉東超認為,條例的重要性就在於加強黨內監督,具體包括三個層面: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平級之間的監督、人民群眾對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通過加強這些監督,可以進一步發揮黨內監督作為「監視器」的效力,提升黨員領導幹部的責任感。同時,條例亦可在更高的歷史層面和制度建構層面,對黨內監督有缺失的地方做出改進。
劉東超指,十八大以來,中共十分重視制度建設,尤其是對紀檢制度的調整。「在紀檢系統裏,上級對下級的發言權、人事變動,發揮的作用都有所加強,這就可以一以貫之地抓好各級紀檢工作。」
十八大以來,中共在黨員作風建設領域的工作亦是亮點。從八項規定到三嚴三實,都在全黨掀起改進作風的風潮。「對於大部分黨員幹部來說,並不存在貪污腐敗的問題,但是在相當一部分比例的黨員幹部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作風問題,比如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一把手獨斷等,在轉變這些問題方面,中央也做了大量工作。」劉東超表示。
未來利用大數據加強監督
談及今後從嚴治黨工作的着力點,劉東超說,今後,中共在制度建設方面仍大有可為,比如在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方面就可以進行新的探索。劉東超特別提出,當前是信息社會,從嚴治黨工作亦應更加適應新時代的新特點,比如對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大數據,這或許會成為今後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