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北交大「路橋班」為肯尼亞育專才

時間:2016-10-07 03:16:32來源:大公網

  圖:北交大「路橋班」學生在上課\大公報記者李理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理北京報道:來中國五個月後,今年21歲,來自肯尼亞的丹尼爾學會用中文發布的第一條微信朋友圈只有四個字,「哈哈哈哈」。他說,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從來不在規劃之中,是蒙內鐵路改變了他的命運。據了解,丹尼爾所在的北京交通大學「路橋班」,是中國基建企業大規模走向非洲之時,雙方教育和人力資源合作的全新嘗試。

  中國路橋承建的「蒙內鐵路」穿過丹尼爾的老家基布韋濟鎮,但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從來不在這個自小喪母年輕人的人生規劃中。丹尼爾表示,「兩年前我高中畢業後家裏沒有錢再供我上大學,我就來到內羅畢給來自家鄉的傑西卡議員做幫傭。有一天她回家突然和我說,中國企業準備資助一批年輕人到中國上大學,你去試試看吧。」

  中路橋資助60肯生來華

  2015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了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在合作內容之中,擴大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尤其引人注目。就在那個場合,肯尼亞總統魯肯雅塔與習近平就教育培訓問題達成一致,中方將在未來三年資助1000名肯尼亞留學生進行本科培訓。

  按照約定,首批25名來自肯尼亞的留學生將在北京交通大學進行為期四年的鐵路相關專業本科學習。未來三年,陸續還將有35名肯尼亞高中生直接前往中國升學。中國路橋將支付這些全部學費、住宿費及相關費用。

  中國路橋黨委書記楊永勝坦誠告訴記者,他們這次資助來自肯尼亞的留學生,就是為肯尼亞乃至東非鐵路網未來的運營輸送高端人才,「我們不僅要建設一條百年鐵路,更要做好當地僱員的培訓和技術轉移,這也是對肯尼亞政府和肯尼亞人民的承諾。」

  3月30日經過卡塔爾轉機,在一個晴朗的春日丹尼爾開始了為期四年的中國之旅。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丹尼爾開始了思考,「為什麼中國土木工程師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建起一條鐵路?」親自體驗中國發達交通網絡的丹尼爾,把更多目光放到家鄉那條中國人修建的鐵路。「現在我是一隻眼看故鄉,另一隻眼看中國,寒假回去我一定會向他們講述我的故事,蒙內鐵路不僅改變了我的命運,也會改變整個肯尼亞的命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