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吉林一號」衛星拍到美國51區建有7公里長的跑道\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新網報道:為滿足未來載人登月、火星探索等任務需求,中國將研製箭體直徑達10米、起飛質量達3000噸的重型運載火箭,其結構尺寸和起飛質量均突破中國現有運載火箭能力水平。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院)官方網站消息稱,8月26日至27日,火箭院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等單位在哈爾濱舉辦了一次彙集多位國內相關行業權威專家和學者的重型運載火箭製造技術研討會。
會議邀請了火箭院龍樂豪院士、中南大學鍾掘、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恆、上海交通大學林忠欽、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陳學東5位工程院院士及30多位國內材料、成形和焊接等專業方面的專家學者,圍繞超大尺寸薄壁結構成形、超大直徑環件一體化製造、超大型薄壁貯箱裝配焊接等技術方向進行交流研討。
會上,龍樂豪闡述了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背景,介紹了重型運載火箭的直徑及發動機的推力量級,基於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和基於大推力固體助推器的兩種火箭總體技術方案設想,提出了重型運載火箭研製關鍵技術需求。
龍樂豪還結合重型運載火箭的特點對未來的潛在應用需求進行了分析,表明重型運載火箭對於提升中國空間活動能力,加快空間應用開發的步伐都有重要意義。
火箭院副院長王國慶分析了重型運載火箭貯箱製造所需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點,綜合技術、經濟、周期、風險等因素,提出了「兩步走」的重型運載火箭貯箱研製思路,並提議產、學、研實現深度合作,共同研究破解超大直徑貯箱製造技術難題。
此次會議為重型運載火箭超大直徑箭體結構設計、製造、選材和非標準裝備研發提供了許多好的思路,為重型運載火箭研製工作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重型運載火箭是中國實施太空發展戰略、有效拓展航天產業發展空間、大幅提高進入空間能力、促進航天科技整體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證,對提升空間開發水平、提高工程技術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政治影響力,提高綜合國力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